胃镜下黏膜组织DNA含量分析在胃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第六届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k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80年Bariogie提出DNA异倍体是肿瘤的标志物以来,流式细胞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肿瘤病人预后的观察,但以前所取标本均为手术切除的大体标本,对疾病的诊断价值不大.国内很少见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内镜下黏膜组织的报道.本文应用流式细胞术对内镜下黏膜组织进行了DNA倍体分析,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了比较,以探讨流式细胞术在良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恶性肿瘤的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肿瘤的生长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丰富的血管可向肿瘤提供充足的营养,为其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因此,肿瘤内血管生成、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是影响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1].研究表明,肿瘤血管的形成依赖于多种相关因子的诱导和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被认为是促进血管
本研究说明泰紊经脂质体携带后,毒副反应明显消失,未发现小鼠有过敏反应、神经毒性及消化道反应,且生活、起居均无影响。抗癌药物经脂质体携带后,可保护药物的活性基团,在机体内环境中不易被降解Ia.SI,保持了药物的稳定性,避免了药物对机体正常细胞和器官的损害,达到提高疗效,保护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肿瘤放射治疗的重要生物学效应之一。研究表明,放射后肿瘤细胞凋亡率与局部控制率成正比关系,提示增加放射后肿瘤细胞凋亡率,可提高肿瘤的放疗效果 .然而,放射后克隆源性肿瘤细胞的加速再增殖(accelerated repopulation)是基础和临床研究中较为常见的现象,由于它的出现,使肿瘤细胞显示出明显的辐射抗性特性.关于放射后加速再增殖与肿瘤细胞凋亡之间关系的研究至
由于HPV16至今无体外培养体系,以完整的病原体制备抗HPV16的疫苗困难很大.随着分子免疫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机体免疫接种获得保护是由于机体对病原体的某些成分产生免疫应答,而无需完整病原体的存在,在这一认识的启动下,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分离或体外重组有效的保护性抗原,制成蛋白亚单位疫苗或基因工程疫苗成为可能.20世纪90年代的Wolf[1]和Ulmer[2]分别发现裸DNA肌肉内接种可引发机体免疫应
寻找抗癌新靶点,对有害基因及其表达过程的控制,是当前基础肿瘤学中的一个崭新的研究思路.针对靶基因抗癌作用的特色是从基因水平有选择地去控制、关闭或阻断基因靶标,从而达到抗癌的效应.近年来,基因控制策略已由泛指的攻击瘤细胞DNA合成与表达的作用,到深入研究天然产物(植物等)调控癌细胞内有害基因的表达;并由癌基因靶拓展到病毒基因靶,因此,在防治肿瘤机制研究中更加有针对性。在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中,癌基因(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双链小分子DNA病毒,主要感染人类的皮肤和黏膜组织,引起相应的临床上皮组织增生性疾病,Rattray等(1996)报道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高危型HPV,如HPV16,18等.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简称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妇女身体健康的恶性肿瘤.本组大量分子流行病学及HPV基因转化实验研究证明:我国妇
在鼻咽癌中,EB病毒LMPl可能通过活化重要核转录因子NFkB和AP一1调节 这一在肿瘤选择性表达凋亡蛋白Suwivin的表达,从而导致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这为从信号转导途径探讨IMFI在鼻咽癌变中的作用,进而为鼻咽癌干预治疗的分子靶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功能复杂的细胞因子,与很多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TGFβ1相关受体TβRⅠ和TβRⅡ在TGFβ1作用机制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TGFβ1及其相关受体TβRⅠ、TβRⅡ,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探讨TGFβ1及受体表达与TCCs细胞增殖活性、分化程度、生长方式和临床预后的关系。
153Sm-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153Sm-EDTMP]有较为理想的射线和半衰期,较好的趋骨性和亲瘤性,是核素内介入法运用最多的放射性药物.有关153Sm-EDTMP在动物实验的药效学观察,Lattimer曾报告其对40只患原发性骨肉瘤狗的治疗效果,该组肢体上有骨肉瘤的狗用药后活动能力增强,患颌骨肉瘤的狗吞咽功能有所改善,70%的狗表现疼痛缓解,多数用药动物平均生存期明显延长.应用中国原子能科学院
交界性卵巢肿瘤自1973年被WHO列入卵巢肿瘤分类以来,已成为一种独立的临床和病理学类型.长期以来对其诊断和治疗一直存在不同意见,经过20余年的深入探索,对这类肿瘤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入.本文对46例交界性卵巢肿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DNA含量,旨在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与其临床病理间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