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片式复合工具的电解-机械抛光Cr12淬火钢实验研究

来源 :第13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GK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嵌片式复合工具,它由嵌片和基体两部分组成.在加工的过程中,外表面镀有金刚石磨粒的嵌片接触工件起机械磨削作用,而与工件有一定间隙的基体作为阴极,起电解作用.通过单磨粒颗粒轨迹仿真以及复合加工实验,研究分析了工件的摆动速度,摆动行程,工具的磨削区比例,以及加工电压等工艺参数对加工后表面质量的影响.
其他文献
摩擦副表面规则形貌的微凹坑可以改善表面摩擦学特性,提高润滑耐磨性能.根据摩擦学特性,设计了正方形、菱形与圆形截面形状阵列微凹坑;用微细放电组合工艺制作了加工微凹坑的工具电极;在硬质合金和不锈钢表面进行多种形状微凹坑单纯超声、超声复合电火花/电解加工试验,结果表明超声复合电火花/电解加工效率明显优于单纯超声加工,同时电极损耗减小.进行摩擦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储油微结构可使摩擦副表面摩擦因数减小,磨损
介绍了高压水射流技术的原理、特点、优势,以及作为一项高、新、特技术在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的应用.总结了高压水射流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特殊结构、难加工材料、复合材料零件切割、打孔、强化、去毛刺等应用情况,为航空发动机制造提供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加工方法.
概述了激光冲击处理在焊接结构上的一些情况,介绍了国内在焊缝激光冲击上的一些研究工作.根据日本东芝公司无吸收层强化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特点,展望了焊接区激光冲击处理将在我国核电技术发展上的应用前景,指出我国在核电站建设中如何利用激光冲击处理技术延缓设备老化和应力腐蚀的问题.
FGM零件的材料分布情况往往和零件的表面几何特征紧密相关,以零件的表面几何特征作为梯度源,结合体素模型,建立了面向实际使役条件的FGM—CAD模型.通过分析等离子熔积直接制造FGM零件的工艺特征,发现频繁改变材料组分会严重影响制造过程工艺稳定性.为减少该过程中材料成分变更频度,提出一种基于等材料成分线的路径规划方法.
设计了一种用于调压式逆变电火花脉冲电源的功率管驱动电路,电路采用专用的驱动芯片,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能承受较大负载电流的冲击.同时给出了电源在负载情况下的驱动波形.通过波形和实验分析,该驱动减少了功率管导通、关断的干扰,对电源起到了保护作用.
根据放电状态的时间序列信息,通过线性分析,对不同加工阶段的加工能力进行了分析.根据线性分析的结果,论证有效加工阶段的动态特性,用数据替代的方法进行非线性分析论证,得出了该阶段具有确定性的非线性特性这一重要结论.为避免有害加工阶段的出现,采用交互预测误差的方法,在有效加工阶段提前10s多的时间探测出有害加工阶段的信号,为使加工顺利进行,提供了可检测的信号.
利用主元素PCA分析法从众多影响修整结果的参数中分析出主要工艺参数,并通过试验验证其准确性和各参数对砂轮修整结果影响规律.PCA分析法为简化了寻找合理加工工艺的参数提供了依据,具有较大的意义.
均匀损耗法能较有效地补偿微细电火花三维铣削加工中存在的电极损耗问题.在均匀损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极损耗补偿方法,并将该方法与均匀损耗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经在完全相同条件下的实际加工对比证明,所述的补偿方法在加工结构准确度、工件去除速率、平面加工质量、电极损耗率等方面均明显好于均匀损耗法.
介绍了我国完全自主原创的数控高效放电铣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其采用简单超长圆电极,在电极与工件之间施加高效脉冲电源,通过数控系统控制电极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并对电极损耗进行在线检测和补偿,以类似数控铣的方式加工的特殊材料制作的零件复杂形面,实现对特殊难加工材料的高效、低成本加工.还介绍了该加工方法的技术特点、关键技术、设备及应用情况.
高速走丝线切割机床的购买和使用成本低,操作简单,在我国应用广泛,但机床控制系统属于开环结构,加工过程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不可重复的干扰性故障时常导致废品的产生.山东大学与济南科特电加工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研究开发高速走丝线切割监测系统,试验和应用结果表明,开发的监测系统对于提高机床的可靠性作用明显,为一人操作多台机床的生产模式提供了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