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活疫苗(S2株)对不同强毒(M28、2308和S1330)的免疫效力研究

来源 :2016第六届中国兽药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6学术年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f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其中牛、羊及猪种布鲁氏菌是人感染布病的主要病原.在我国主要采用猪种布鲁氏菌病活疫苗S2株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但国际上对S2株能同时诱导牛、羊和猪产生良好免疫保护力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选用6周龄BALB/c小鼠研究S2株脾脏定殖力、抗体及细胞免疫应答、以及对猪、牛及羊3种不同强毒(M28、2308和S1330)的免疫原性.55只小鼠接种1×105CFU S2活菌,同时设非免疫对照15只.每周剖杀5只小鼠直到第8周,分别取其脾脏和血清.一半脾脏进行布鲁氏菌分离,剩余脾脏制成脾细胞,体外加入S2全菌水解素抗原刺激24-48小时,RTPCR检测脾细胞中的IFN-γ转录水平.同时用微量试管凝集试验(MSAT)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检测小鼠血清效价.免疫后8周,取免疫小鼠和非免疫对照小鼠各5只,分别皮下接种猪种布鲁氏菌参考强毒(S1330株),牛种布鲁氏菌参考强毒(2308株)及羊种布鲁氏菌参考强毒(M28株)1×105CFU/只.30日后剖杀小鼠,取其脾脏称重,分离各脾脏菌数,并取其心、肝、脾、肺、肾等实质器官,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免疫小鼠脾脏含菌量逐步下降,4周后体内完全清除;脾细胞中的IFN-γ在免疫后1周最高,然后逐步下降,3周后几乎检不出.小鼠血清抗体在免疫后第2-3周达到高峰,随后逐步下降.攻毒后非免疫对照小鼠的脾脏及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出血等病理损伤,而免疫攻毒组损伤相对较低.小鼠对不同布鲁氏菌强毒的敏感性差异较大,2308株对小鼠的脾脏及肾脏病理损伤大,而1330和M28株引起损伤低.本研究表明S2株毒力弱,能刺激机体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3种布鲁氏菌强毒均能产生保护力.
其他文献
为开发绿色环保抗菌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生产实践,本研究以猪源抗菌肽PR39和PF1为研究对象,利用益生菌干酪乳杆菌构建了组成型融合表达PF1-PR39的重组乳酸菌系统rLpPG612-PPH-PF1-PR39,经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重组抗菌肽获得正确表达.采用动态生长曲线法和琼脂扩散法检测了重组肽抗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巴氏杆菌、李斯特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
通过了解山东省部分地区及河北沧州等地的规模化养禽场的大肠杆菌耐药情况,为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对山东、河北等地2013-2014年送检病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对获得的大肠杆菌用17种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出28株大肠杆菌,27株对17种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氨苄西林、氯霉素高度耐药,分别为96.43%和89.29%,对阿米卡星、多粘菌素、加替沙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2.14%、35.
会议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是人兽共患细菌病的潜在病原.PhoP/Q是最早被发现对APEC致病性及逃逸宿主防御反应起重要作用的二元调控系统.为了进一步揭示PhoP/Q二元调控系统与(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致病力之间的关系.本实验研究了PhoP/Q基因缺失对APEC生物学特性及
据研究资料表明,双组分调控系统与细菌的致病性、耐药性、群体感应、毒力因子表达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phoP/Q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相关的二元调控系统.另外,phoP/Q参与沙门氏菌参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形成,其主要机制是通过下调膜通透性,导致细菌对药物摄取量明显减少.但在大肠杆菌中phoP/Q二元调控系统与APEC耐药性之间
为了更直观的观察猪种布鲁氏菌在宿主细胞/宿主体内的活动规律,本研究首先应用PCR技术扩增pEGFP-N1质粒的N1基因,与PMD-18T载体连接后,成功构建PMD 18-N1质粒;进而应用Xbal Ⅰ与Sac Ⅱ限制性内切酶,将PMD18-N1质粒与pBBR1MCS-6质粒分别进行双酶切,并将N1片段反向连接于PBBR1MCS-6载体上,经菌液PCR鉴定与双酶切鉴定,证明成功构建了PBBR1MCS
研究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新疆分离株类M基因的特性,为制定完善新疆地区马链球菌性疾病的防控提供指导.对分离并鉴定的2株马链球菌提取基因组、采用PCR技术扩增新疆地区分离的2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类M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克隆获得的兽疫亚种类M基因长度为1566 bp (ZZM1-S)和1655bp(ZZM2-S),分别编码522和551个氨基酸;与Genbank登录的猪源、犬源及马源菌株
为了研究大肠杆菌H-NS蛋白对CRISPR-Cas系统的调控及其对Stx2噬菌体ΦMin27溶原的影响,本文利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了大肠杆菌MG1655的hms基因缺失株,通过检测Cas基因表达水平及CRISPR质粒的转化效率,揭示H-NS蛋白对CRISPR-Cas系统激活的影响;同时基于CRISPR-Cas系统的适应性免疫原理,针对ΦMin27基因组中相关基因片段设计间隔序列(spacer
近年来随着新疆养马业的迅速发展,由马链球菌马亚种引起的马腺疫频繁发生,新疆作为中国养马大省,应更加重视该病的发生与流行情况,不同时间分离株是否在变异值得关注。本研究对本实验室2013~2015年分离的6株马链球菌马亚种SeM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发表的国外其它5株分离株SeM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和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新疆地区3年分离的马链球菌马亚种流行菌株SeM基因变异较大,分属于三个不
为更好地进行波氏菌病的防治,利用分离培养、生化实验、PCR鉴定和同源性分析对采自四川某规模化猪场有明显萎缩性鼻炎症状的猪鼻腔拭子进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参考经典的皮肤坏死素(DNT)粗提技术,将分离株DNT粗提原液及10和100倍稀释物分别注射于4~5、15~20和40~45 d 3组不同日龄的SPF鼠,进行毒力检测.结果分离到一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其DNT毒力较强,0.2 mL粗提原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是引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呼吸道病原细菌,其中Apx毒素和尿素酶(Urease)均是其主要的毒力因子,且Apx毒素又是其主要的免疫原性蛋白.为构建APP减毒突变菌株,本试验首先利用仅表达ApxⅡ毒素的APP血清7型参考菌株(WF83),缺失apxⅡC基因片段并插入具有免疫原性的apxⅠA-N基因片段,利用sacB基因负向筛选系统构建无抗生素抗性基因标记的apxⅡC-/a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