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组织中Hepcidin和FPN表达与血清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与贫血关系研究

来源 :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some_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血清及乳腺癌组织中HEP和FPN的表达特点及其相关性,以及与贫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测定62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HEP和FPN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该62例乳腺癌患者组织中的HEP和FPN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研究.同时分析它们与贫血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乳腺癌贫血患者的血清Hepcidin为(8.18±3.75)μg/L,明显高于无贫血的(4.53±2.07)μg/L(t=3.7090,P<0.01).②乳腺癌贫血患者的血清FPN为(1.77±0.51) μg/L,明显低于无贫血的(2.46±0.52) μg/L(t=3.5115,P<0.01).③血清HEP水平与Hb水平呈负相关(r=-0.5020,P<0.01),而FPN则与Hb水平呈正相关(r=0.3484,P<0.01);HEP与FPN呈负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主要入组标准:依据10分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癌痛≥4分的患者入组,患者年龄> 18岁,可以与医生交流。羟考酮缓释片适用于慢性癌痛和非癌痛中至重度疼痛患者[15,16]。有多种剂量规格,更易剂量滴定。治疗初期,患者的用药十分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病人曾用过的镇痛药物的每日剂量、强度和类型;用于计算羟考酮剂量的方法的可靠性;每12h服用5 mg的初剂
会议
目的 分析早期贲门癌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2008年我院执行国家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过程中,39例早期贲门癌的术前内窥镜检查、病理类型、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94.8%、89.7%;5年内死亡4例,均为远处脏器转移.结论影响贲门癌长期生存的因素除了疾病本身的因素外,可能还与病人身体内环境、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
目的 完卫生部提出的: "规范多学科肿瘤综合诊疗"的会议主题[20];助推我国医药卫生改革,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推进医学模式由单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加強对肿瘤病的预防和预测,减少发病率、提高早诊早治率,落实肿瘤学的科学发展观。减轻肿瘤疾病对社会和卫生资源的压力。方法 采用文献复习、学习近年有关资料,回顾自己在肿瘤治疗中遇到的问题,社会调查,总结现在肿瘤临床治疗现状、问
Background The Programmed Death-1 (PD-1) receptor ligands, PD-L1 and PD-L2, are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that contributes to the negative regulation of T-lymphocyte activation.However, it is unclear wh
会议
目的 研究健康人CIK细胞和肿瘤患者的CIK细胞的扩增速度,细胞表型和杀伤活性的区别,探讨健康人CIK细胞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供者12例.采集其外周血单核细胞,制备健康人CIK细胞,用于治疗1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 健康人CIK细胞的扩增速度,细胞表型和抗肿瘤杀伤活性都明显优于肿瘤患者的CIK细胞.临床治疗1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R:3例;PR:6例;SD:2
据报道,大肝癌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80%,即使是小肝癌也达40%~ 50%,40多年小肝癌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没有提高的严峻形势,癌周围亚临床病灶是导致肝癌复发的主要根源,原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和《肝癌多学科联合治疗策略与方法—广东专家共识》(2014)对主癌灶治疗众多方法共识,缺点是缺乏对癌周亚临床病灶的防治方法导致复发的世界难题。创新发现全肝移动条野放疗30 Gy控制亚临床
目的 评价放射治疗在膝关节滑膜炎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放射治疗采用60Co-γ线或直线加速器X线照射,设野应包括整个关节。分次量200 cGy,每周5次。靶区总量为2 800~3 200cGy/14~16次,疗程18~22天。结果 46例患者通过放射治疗后,经随访1~6年均未出现病变复发情况。结论 放射治疗是控制膝关节滑膜炎术后复发的有效手段。
目的 观察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鼻咽癌初治患者118例,按2008分期标准,Ⅰ期5例,Ⅱ期29例,Ⅲ期45例,Ⅳ期39例.均予调强放疗,总剂量71.9~74.3 Gy,每次2.28 ~ 2.34 Gy.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5%、93.2%和88.1%.急性毒副反应主要是放射性黏膜炎,Ⅰ~Ⅳ级分别为22.9%、41.5%、30.5%
目的 肾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腹部恶性肿瘤,占小儿恶性实体瘤的8%,近年来外科手术、化疗、放疗的综合应用使肾母细胞瘤患儿的5年存活率大大提高。但仍存在复发转移和耐药复发等诸多棘手问题。以组蛋白修饰和组蛋白调控为核心内容的组蛋白密码正成为肿瘤学研究的新热点,多项研究提示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DACs)有望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优良靶点。本研究旨在探究新型HDACs广谱抑制剂LBH589对肾母细胞瘤的抗肿瘤
目的 肾母细胞瘤(WT)是小儿泌尿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未分化型(不良的表型)约占WT的10%,这种类型是患者对临床治疗应答和生存的最重要组织学标志。然而,这种表型背后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项研究旨在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阵列探究间变性小儿肾母细胞瘤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首先,我们设计了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阵列并对小儿肾母细胞瘤(间变性)和癌旁正常组织进行检测,获得其基因表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