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镁浸提液对破骨细胞功能和颗粒诱导骨溶解的抑制作用

来源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2013年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eili73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镁及镁合金作为骨植入材料具有70多年的历史,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在体内降解为镁离子沉积于骨组织中,也可被人体组织代谢吸收.镁离子是人体细胞内含量第二多的阳离子,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元素,参与人体一系列新陈代谢过程,包括促进成骨细胞的形成和加速骨愈合能力等.然而镁或镁合金的降解产物多呈碱性,与人体内环境并不一致.有文献报道,体内镁缺乏与骨量丢失具有明显相关性[1,2].本研究旨在模拟体内镁及镁合金降解产物,研究纯镁(99.99%)浸提液对破骨细胞功能及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影响,并尝试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低温下制备了稳定性好、有较高催化活性的氮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粉体.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以玻璃为基底,以壳聚糖(CS)为交联剂,将N-TIO2与壳聚糖直接混合,采用流延法制备N-TIO2/CS复合薄膜,并考察了薄膜的溶胀能力,确定了二氧化钛和壳聚糖溶液的最佳混合比例为10:1.另外,测定了纯CS薄膜对甲基橙的吸附能力.通过在可见光下甲基橙的降解实验对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甲基
本文对无机盐/阳离子聚季铵盐复合混凝剂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工艺技术和开发前景进行了分析讨论。首先,通过地表水种类和蕴量分布给出河流淡水资源短缺现状;从水源水所含悬浮胶体成分分析,阐述了混凝作用的原理、混凝剂发展历史和混凝机理;从我国地表水几大水系受污染的现状,指出现有常规混凝技术和原水处理工艺的欠缺;对强化处理到强化混凝,再到使用高效混凝剂是强化混凝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进行了描述。
会议
工程施工变化大,规则性差,人员流动性强,不安全因素随形象进度的变化而改变,HSE 管理难度大;本文把安全心理学和管理经济学的科学理念融入工程施工HSE 管理,提出以工程建设项目的每个单项工程为管理单位,从每个单项工程的危险程度和完成单项工程预计工期以及施工队伍HSE 意识水平三个维度着手,量化单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风险度,以风险度值为依据,统筹安排现场HSE教育和HSE 监管的力度或级别,科学合
论文简述了我国水环境的现状以及主要水污染问题。在水环境保护中,研究和开发水处理剂具有重要意义。水处理剂是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废水处理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重要材料之一。论文还简单介绍了水处理剂中阻垢剂、缓蚀剂以及杀菌剂,并对混凝剂的种类作了较详细介绍。
采用一种新颖、方便快捷的成核剂诱导单体晶体图案化-光聚合法制备了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温敏图案化表面。利用图案化PNIPAAm表面可实现细胞在基底上的图案化生长,有望通过降温制备图案化细胞片层,在组织修复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利用不同细胞在PNIPAAm表面粘附性的差异实现了共培养癌细胞的分离,在癌细胞的分离与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以丙烯酰胺(AM)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单体,选用光引发聚合方法合成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CPAM的合成优化实验表明,有机偶氮引发剂A用量为5‰,单体总质量分数为30%,阳离子度为40%,增溶剂B用量为4‰,反应体系pH值为5.0,反应时间为1 h,CPAM分子量达900万.并对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
研究表明生物材料的三维结构是影响其骨诱导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材料的表面形貌能调控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前体细胞的粘附、增殖与分化,从而影响材料与细胞和组织之间的生物响应 [1,2]。然而到目前为止,针对多尺度磷酸钙陶瓷的表面结构引导生物响应的体内/外相关性研究还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