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与推拿治疗颈椎病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套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世界中医多功能套针学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hl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40-60岁人群,是由于颈椎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病变在第5颈椎以上者可见颈肩疼痛和颈枕疼痛或枕部感觉障碍等.在第5颈椎以下者可见颈僵、活动受限、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冷、上肢发沉、无力、持物易坠落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浮针的治病机制:通过扫散运动使疏松结缔组织产生较强的生物电,疏通经络,调节神经末梢,解除病变局部组织的微循环痉挛,使血管扩张并恢复血供,血流量加快后可加速病变炎症吸收,从而达到镇痛消炎,使病变组织修复,促进新陈代谢,以纠正血气不和的偏盛偏衰之过而达到人体各部位平衡协调,调整相应的经脉之气与之相属脏腑的功能达到驱邪扶正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疼痛的目的。浮针疗法效应是在皮质下中枢完成传导和整合的。浮针的针刺的调整作用是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推拿治疗舒经活络,活血通脉的作用,有效的纠正颈椎关节的错位,紊乱,滑膜嵌顿,改变突出物的位置,因而改善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对缓解症状极其有效。
其他文献
中医药期刊是国内中医药学领域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近年来我国将文献计量学方法应用于中医药期刊评价领域逐渐增多,其中尤以《湖南中医杂志》、《四川中医》、《中国针灸》在此方面的应用较多.2005年,《湖南中医杂志》分别搜集整理自创刊20年来,该刊公开发表关于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学、风湿病及脑血管病相关文献,并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分析整理,总结出了20年来该杂志在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学、风湿病及脑血管病
陕西地方志作为医学外史,所记载的医药文献信息对中国医药史研究、陕西道地药材的开发利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与价值;为研究陕西地区医疗卫生习俗、养生保健方法提供了史料;为挖掘和利用陕西地方中医药文化遗产、文化强省提供了参考;为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提供了史料,也更全面的反映了医学的社会状况.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弘扬、传播中医药文化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利用自身的物质条件和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在传播中医药文化中的独特作用,推动中医药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老年性痴呆(AD),是一种主要发生于老年期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进行性记忆力减退、智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及行为情绪的异常改变为主要表现.在老年人群中,AD已成为仅次于心脏病、恶性肿瘤和中风的第四位死亡原因.该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目前AD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笔者收集了国内1979年至2010年的相关报道2398篇,从中选取疗效确
1985年创办了洞头县北岙镇理疗诊所,经过10年不断探索和奋斗,诊所的业务不断得到扩大.1995年争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将原诊所扩建为现在的洞头县中西医结合理疗研究所.自创办研究所后,先后研究了健身棒、健身按摩棒、健身按摩磁棒、磁梳等系列产品,并先后荣获多种奖项.
本世纪之初,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以爆发、难治、迅速传染、影响之广、传播之快震惊世界!从西方→东南亚→香港→广州→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死亡率一直下降到0%.
养生即保养身体,延长生命.岐黄文化是养生保健理论与实践的源泉.《黄帝内经》讲:"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孙思邈认为人的最长寿命可达100~200岁,他自己活了141岁.现代公认寿命正常为120岁,其中15%是遗传基因决定,10%是社会因素,8%是医疗条件,7%是气候环境,60%由
目的:运用中医之阴阳五行,平衡之理,统一整体观思想指导方法,中药调理防治亚健康与常见病和各种疑难杂病.方法:临床采用疏肝理气,活血祛瘀,健脾养心,补肾纳气,益气补血,平衡阴阳等方法防治“未病”与“已病”。口服中药汤3~6个月痊愈。结果:中药“治未病”与“治已病”,经用药后在1~12小时腹部有肠鸣音,放矢气则舒,腹部胀或微痛则欲解大便,便后则舒,大便烂次多或有泡沫样便或鼻涕样便,但排通则自然止而正常
中医从马王堆医书到春秋时期《黄帝内经》就形成了现代健康模式的雏形。后代医家逐渐充实形成体系。实际上,一部中医预防养生史,就是现代健康教育与健康模式的历史,我们的祖先较之现代医学要做得更早、更好。“上工治未病”是中医学的一贯思想。所谓治未病,包括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重于治”是中医预防医学的思想的核心,始终体现在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中,中医预防学是数千年来历代医家经验的结晶。从其所涉及的内容和方法
气机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气机调畅是生命之常,气机失调为百病之源.中医气机理论用于分析、解释病因病机、症状表现和预后转归,贯穿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疾病前、中、后的几个阶段,对于养生、保健以及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