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进度的因素及对策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c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 探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中手术时间过长或导致手术进度变缓的主要不利因素及解决办法。〔方法〕回顾分析单一治疗组近3年来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86例病例,所有手术病例分阶段记录时间,将总手术时间小于及等于90分钟完成手术病例为A组,大于90分钟病例分为B组,A组病例66例,B组病例20例,分别记录手术过程各阶段时间,将每例患者其整个过程分为复位、消毒铺无菌巾、开刀置钉三阶段,对其临床资料及操作中采用的手术体位、复位固定方式、切口操作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进行记录综合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分析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ZPG)与钛板联合cage(CPG)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早、中期临床疗效,以期探讨ZPG的临床应用的优、缺点及其相关注意事项. 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单节段及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0例(男36例,女44例),患者年龄41-78岁,平均52.1岁.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2例,均接受颈前路减压Zero-P置
目的 以椎板减压钉棒固定融合、后路减压椎板成形术两种颈后路术式治疗颈椎管狭窄疾病的临床疗效对比,探讨不同术式后患者出现轴性疼痛的特点. 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因颈椎管狭窄行后路减压患者112例,其中行椎板减压钉棒固定融合56例,后路减压椎板成形术56例,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JOA评分综合评估两种术式的手术疗效.术后颈部轴性疼痛的VAS评估患者术后轴性疼痛的情况. 结果 椎板减压钉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Ilizarov牵张技术治疗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44~63岁,平均55.2岁.左踝4例,右踝9例.病程1.5~10.0年,中位病程5年.踝关节活动受限.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为(51.00±7.09)分.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评分为(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症时融合节段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间,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3例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患者术前腰椎侧弯Cobbs角分为两组,A组患者(Cobbs<20°,椎体旋转°,无明显旋转半脱位)予以短节段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B组患者(Cobbs≥20°,椎体旋转≥Ⅱ°,存在椎体旋转半脱位或/和椎体侧方滑移)予以椎管减压长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 trend of the utility of ultrasound in spine, including contributions from countries,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funding sources. And to characterize Chinas resear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椎体再塌陷的相关因素分析。 方法:对2012年1月~ 2013年12月收治的251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强化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情况: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腰椎骨密度、骨折椎位置、是否存在椎体骨折不愈合等;手术因素:手术方式、骨水泥量、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还是均匀弥散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是否足够等;术后
目的:综述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假体旋转对位的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 方法:运用Pubmed数据库,查阅并筛选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假体旋转对位的解剖定位标志、定位方法、旋转对位的匹配等相关文献。 结果:对于假体旋转对位仍有不少误差:(1)在测量截骨方式上股骨内外上髁外科轴线(SEA),前后正中 Whiteside线(WSL)和外旋3°的PCL,SEA在股骨假体的旋转对位精确度最高。(2)PCL受膝关节
目的:探讨应用修薄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技术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19例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2例,女7例;年龄9~62岁,平均31.9岁;手部软组织缺损7例,足部软组织缺损12例;急诊4例伤口污染严重,15例陈旧性损伤合并感染.对手及足部创面行彻底清创后,先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再次清创并解剖受区血管至健康部位.为方便修复多处邻近创面或单一较大创面
围手术期的康复功能锻炼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而制定一种精细化、个性化、循序渐进的康复及护理方案,更有利于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康复管理。本文通过两组髋关节置换术后采取不同康复护理方案所致髋关节功能改善时间的长短,下地时间的早晚,患肢肌力恢复的快慢,并发症的多少,以及患者满意度等的对比,得出我科所制定的一套精细化的康复及护理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目的:回顾性总结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治疗脑瘫肢体痉挛的效果,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治疗机理进行探讨。 方法:自1990年5月起采用SPR术治疗的1万余例,其中1026例得到25年随访。分型:痉挛型914例,混合型112例。病因分别为早产,产后窒息,缺氧,难产,持续黄疸等。肌张力Ⅲ 级~Ⅴ级。术前下肢功能情况: 独立行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