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自然发火产生明火燃烧的分岔分析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8年燃烧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自燃火灾已对煤矿安全生产和储运过程形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基于煤氧复合作用学说,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炭粒填充床燃烧的数学模型,研究了炭粒自然发火发生明火燃烧的分岔特性。对于炭粒自燃发生明火燃烧,本质上是气相反应。在气相反应区,忽略多相反应区的影响,应用数值分岔理论,以β系数(即Frank-Kamenetskii 参数)为分岔参数对气相着火-熄火的发生进行了分岔分析,并计算出发生气相反应的条件是:β>βup 。同时,也讨论了方程中的其他控制参数(Pe、α、ε、Le等)对炭粒发生明火燃烧过程中着火-熄火分岔特性的影响。
其他文献
在500℃下将不同比例的木屑与废轮胎混合物在V/SBA-15、V/HZSM-5和Ag/SBA-15、Ag/HZSM-5催化作用下共热解,研究了不同催化剂和不同比例的木屑与轮胎混合物对热解油产率、热值、粘度及对铜片腐蚀性、元素组成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油产率和热值均随着轮胎比例增大而增加,而比重和粘度在降低。当木屑在混合物中质量低于40 wt%时,采用Ag/HZSM-5、Ag/SBA-15 和
在一台直喷式增压柴油机上研究了供油提前角对生物柴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燃烧及排放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推迟供油提前角后生物柴油的动力性下降,燃油经济性恶化,NOx 和烟度排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喷油始点和燃烧始点均推迟,最大气缸压力下降,放热峰值出现时刻提前,指示热效率降低。燃烧始点与NOx 排放的相关性较大,喷油始点和放热峰值出现时刻也与NOx 排放呈弱相关性。
在热重分析仪上研究沛城煤矿天然焦-CO2 气化反应特性:比较了不同温度下天然焦与原煤的气化特性,考察气化反应温度、气化介质CO2 流量和操作压力对天然焦-CO2 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比较了浸渍不同种类催化剂的天然焦样品气化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沛城煤矿天然焦与原煤的气化特性比较接近,略高于原煤;气化温度对气化反应影响显著;气化温度1000℃、试样质量10mg 左右、常压气化条件下,气化反应气体流量达
采用脉冲爆震燃烧室(PDC)与涡轮增压器组合,汽油和空气作为燃料和氧化剂,进行了PDC与涡轮相互作用的原理性模型试验装置的试验,研究了作为涡轮负载的压气机的性能随点火频率变化的趋势。试验结果表明:脉冲爆震燃烧室在1~10Hz 点火频率范围内稳定工作,在PDC 内得到了充分发展的爆震波;当点火频率为10Hz 时,涡轮带动压气机产生的压气机压比为1.216,压气机功率和压缩等熵功率为2.756kW 和
在湿法烟气脱硫(WFGD)系统中进行了利用蒸汽相变原理协同脱除细颗粒的试验研究;通过添加蒸汽以建立蒸汽相变所需的过饱和水汽环境,水蒸气以细颗粒为凝结核发生相变,促进细颗粒凝结长大并由脱硫液或除雾器高效脱除;考察了采用Ca(OH)2、NaOH、Na2CO3、NH3·H2O 等4 种不同脱硫剂时,WFGD 系统对细颗粒的脱除性能,并研究了脱硫剂种类、液气比、蒸汽添加量、烟气中SO2 浓度等对细颗粒脱除
基体特性是影响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定量分析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了煤化程度不同的7种煤样,以及以煤样为基体,混合化学纯二氧化硅粉末和三氧化二铝粉末配制不同元素含量的7 种样品作为定标样品,对两组标样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分别进行激光诱导击穿实验,定量分析了煤粉中煤灰分组成的主要元素Si和Al。实验表明,配制的标样对煤粉定量分析的效果优于直接采用煤样对煤粉定量分析的效果。
本文在携带流反应器中进行了CO/NH3 混烧和C5H5N 燃烧试验,研究HCl 对燃烧过程中NO 生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O/NH3 混烧过程中,HCl 对NO 生成的影响受到HCl 自身浓度和温度的共同控制,从低温的抑制作用逐步过渡到高温时的促进作用;C5H5N 燃烧过程中,随着HCl 含量的增加,NO 的生成量先逐渐下降然后出现上升趋势。燃烧过程中,提高反应温度将促进C5H5N 氧化生成N
为了研究电极安装位置对离子电流的影响,本文在定容燃烧弹内的不同位置布置电极对天然气-空气混合气燃烧产生的离子电流进行采集,通过高速摄影仪和压力传感器记录了燃烧过程中的火焰纹影照片以及燃烧室压力,并建立了适用于容弹计算的准维双区模型,最终分析比较了离子电流、压力、火焰照片和计算出的温度曲线,得出以下结论:采用点火电极测量时,离子电流曲线存在点火、前锋区、后焰区三个阶段,可以完整的体现燃烧信息;测量位
用纤维素和8-羟基喹啉在高压反应釜中合成出物理性质、化学结构及氮的官能团结构与原煤都很接近的模型化合物,在携带流反应器中进行快速热解实验,在讨论热解过程中燃料氮向HCN 和氮氧化物转化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热解过程中N2 的生成。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化合物快速热解时的主要气相含氮产物有三种:HCN、N2、氮氧化物。因此认为,热解时燃料氮最终有四个转化途径:挥发分氮、焦炭氮、N2 和氮氧化物。模型化合物
在煤焦颗粒燃烧过程中,灰分将在其外表面将形成一层灰壳,灰壳提供了一个障碍作用,使氧气必须通过这个障碍才能到达煤焦颗粒表面与之反应,特别是在接近燃尽时。由于富含无机物层延缓了氧到达煤焦颗粒的反应表面,矿物质的存在占据了煤焦颗粒的体积,因而减少了单位体积内碳的相对质量以及相对表面积。本文在球坐标系下,推导出煤焦燃烧过程中氧的摩尔流量的计算式,分析了煤焦的抑制作用对氧摩尔流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