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与中西文化交流

来源 :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e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素有“宣教大世纪”之称,欧美基督新教教会纷纷派遣传教士远赴异邦,传扬福音,而其副产品则是中西文化之交流。英籍牧师马礼逊是近代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于1807年来华,1834年病逝于广州,埋葬于澳门,墓碑上特别推崇他生前的三大文化伟业:译圣经、编字典、办学校。本文就这三方面,略述马礼逊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宏伟壮观的人工建筑奇迹,万里长城以其“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久远广阔的时空跨度,在历史上发挥了深远巨大的影响。其间积淀和凝聚了极为丰富深刻
本文通过研究罗家伦先生《道德的勇气》一文,探讨在铺天盖地的金权笼罩下,保持清醒,不被收买、操弄;在外在极大势力诱迫下,自立自强,不惧外、媚外;绝不放弃理想,固守原则,坚持立场。不
本文讨论当我们谈及“全球化”的时候,主要是经济的全球化。构成它的不仅是网络、媒体,还有快捷的交通、快速的物流。经济发达的国家不代表它的文化发达,但经济发达的国家一定有
本文探讨中国近百年来的民族主义是一“抗生型的民族主义”,它须逐渐转向为“共生型的民族主义”,成为世界和平的主导力量。
在全球贸易自由化趋势下,世界经济带动了种种属于全球人类的共同课题,包括人口、生态、资源、环境、文化冲突、区域文化存废、战争、粮食生产等等。换句话说,全球化是先进国家与
会议
本文从资源、空间、时间及经验的脉动来估算,中国应以区域主义为考量,文化的扩展为主轴,市场的管理及开放为诱因,先建构多重的区域化关系网络,再顺着情势,从既存的全球化体系内推展
本文讨论对两岸关系的前途负起责任,并指出任何交相刺激、威胁都不可能成就两岸和平,两岸领导人必须倚赖双方人民更多的交往和理解,配合政府智慧的解决方案,才能创造双赢的局面。
本文讨论如果说全球化是一种必然过程,则文化间之冲突与融合乃是不可逆转之趋势,而文化间之冲突,不再是单纯的一对一型态,而是一对多、多对多之接触与融合。换言之,中华文化将来面
会议
本文讨论在面对全球化的单一体系的市场化潮流,所相映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国际化脚步,将无法回避自法律、私权及财产权等事务国际机制的规则、标准、法则、监督及压力。而为了加速
会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来临,国与国的界线正在这股浪潮下逐渐消弥。但是人的历史意识与思想却是受到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尽管时下年轻的一代声称欲脱离传统文化的包袱而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