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文化与高校管理理念

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lif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叙述和谐文化的涵义、内容、理论基础和意义,以及高等学校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传承、创新、示范、辐射、引领等作用的基础上,以此为指导,提出并着重论述了高等学校管理,树立和谐教育管理、育人管理,强化民主法治管理、服务管理等基本管理理念.提出明确办学理念、建立和谐高等教育体系与和谐校园的理念;强调育人是学校的中心和率先实行育人型管理的理念;指出高等学校中政治领导、行政领导、学术领导相结合,政治民主、行政民主、学术民主相统一,以及依法自主办学、诚信办学、教育公平等理念.
其他文献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事关高校和谐建设的实质。为促进高校的和谐建设,从意识上讲,高校的教学管理应注意增强法治意识、服务师生的意识和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意识;从实践上讲,高校的教学管理应注意加强教师教学的专业化建设和学分制建设。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文化传承之所。在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大学应该更加自觉地承担起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和谐文化、引领社会发展的重任。关于和谐文化建设与大学人才培养的关系,王亚敏同志在《和谐文化视角下的大学人才培养》中作了很好的阐述。她指出:文化意味着接受培育,即现在常说的人才培养。从文化的获得途径来看,文化的传递也被称为“社会化”,当社会化过程发生在学校情境中时,就可以把
高等教育文化功能的理论和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都证明,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领域里的和谐文化建设的有益实践。和谐文化建设的提出为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素质教育今后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中,处理好多种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和谐精神,深入开展校园和谐文化建设。
和谐育人,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又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育人目标。中国高校开展通识教育时间不长,在理念认识、师资建设、课程体系优化、管理机制完善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从和谐育人的要求出发,进一步改进通识教育是今后中国大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社会的和谐发展有赖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协调,人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同样承担着塑造和谐发展的人的责任,同时又因其特殊的理念蕴涵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本科教育质量关系着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水平。通过对比国外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之异同,力求探询其明确的培养目标、顺畅的管理体制、合理的教学体系之规律,以资借鉴。
“以兵团精神育人,为屯垦戍边服务”是石河子大学突出的办学特色。本文以石河子大学在精神育人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为例,深入探讨了以“兵团精神”培育人才的过程、成果及其对边疆稳定和谐发展的有力支撑作用。
随着中国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市场对ERP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国内大中专院校如何做好ERP人才的培养工作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ERP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以实践性为特色的ERP人才培训体系,给出了具体的ERP实训中心建设方案和ERP项目实施计划。实践效果表明,此ERP人才培养体系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和推广价值。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侧重于制度文化建设,究其根本就是从构建和谐大学文化入手来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作为一种制度文化,是协调大学与社会、大学与政府、大学与市场、大学之间及大学内部冲突的和谐文化.在和谐文化影响现代大学制度的同时,制度文化对和谐文化中的其他文化又产生反作用,对整个文化的发展具有保障和促进作用.和谐文化决定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方向:大学治理结构的变异是文化发展的结果,大学章程遵循大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体制的确立,高等教育的改革逐渐转移到高校内部的管理中来,其目标就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其中,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是其主要“热点”之一.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调研和访谈,得出我国高校两级管理现状的基本概况.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校院两级管理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二级权力下放”,这种现状的产生与高校甚至整个社会处于改革的转型过程之中密不可分.高校在改革中既要调动基层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