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患者血浆内皮民环核苷酸水平变化研究

来源 :山东省疼痛研究会第七届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man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偏头痛是至今尚未明确发病机制的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对其发病机制的探讨一直是多年来研究的热点。内皮素(ET)在许多病理情况下如高血压、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脑皿管痉挛等中都起着一定作用。但有关ET与偏头痛的关系研究较少。偏头痛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关系密切。血浆cAMP是反映交感功能的一个指标,cGMP是反映胆碱能活性的一个指标。有关二者变化与偏头痛的关系报道较少。本研究拟通过对血浆内皮素与环鸟苷酸水平的变化研究,探讨这些生化因素在偏头痛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共选择80例偏头痛病人,按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选择病人,且符合以下标准:1)年龄16~45岁;2)高血压病者排除;3)同时患有其它疾病如心、肝、肾疾病者排除,癫痫、脑血管病者排除,糖尿病、雷诺氏病者排除;4)妊娠哺乳妇女排除;5)至少一个月内未服用任何治疗偏头痛药物及预防偏头痛发作药物。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内皮素(ET)、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水平的变化:晨起空腹采肘静脉血4ml,置于含10%EDTA二钠60 u l和800IT(80μl)抑肽酶的试管中混匀,4℃,3000rpm离心10min,分离血浆,在-20℃保存;ET放免药盒为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的产品,cAMP、cGMP放免分析药盒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同位素室提供,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ET含量以pg/ml表示,cAMP、cGMP含量以pmol/ml表示。 结果:偏头痛病人发作期与间歇期ET水平变化:偏头痛病人发作期ET水平(88.9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68.32pg/ml)(P<0.01),且偏头痛病人病人发作期ET水平(88.93pg/ml)显著高于间歇期水平(74.69pg/ml)(P<0.05),偏头痛病人间歇期ET水平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偏头痂病人发作期与效果显著期cAMP、cGMP水平变化:偏头痛病人发作期cAMP水平(23.75±7.36pmol/ml)明显高于对照组(19.11±6.14pmol/ml)(P<0.01);偏头痛发作期cGMP水平(2.04±0.56pmol/ml)明显低于对照组(2.67±0.82pmol/ml)(P<0.05)。且偏头痛发作期cAMP水平(23.75±7.36pmol/ml)明显高于偏头痛间歇期(20.93±6.22pmol/ml)(P<0.05);偏头痛发作期cGMP水平(2.04±0.56pmol/ml)明显低于偏头痛间歇期(2.53±0.67pmol/ml)(P<0.05)。偏头痛间歇期cAMP水平高于对照组,而cGMP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均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偏头痛发作期ET、cAMP和cGMP水平、变化可能参与了偏头痛的发作过程。
其他文献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早期症状多不典型,常表现为慢性颈腰背痛,坐骨神经痛等。行对症处理后部分患者症状可得到暂时缓解。因此椎管内肿瘤易导致延误诊断。本文通过回顾36例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椎管内肿瘤,就其临床情况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常见病之一。本科自2003年3月-2004年2月间,采用侧隐窝注药结合电脑三维多功能腰椎牵引床快速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19例,临床疗效满意。本文指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既有解除神经压迫矫正腰椎畸形,去除致病的根本因素,又有神经根消炎和营养作用,两种方法相互弥补了不足,提高了治疗效果。
下腰痛和下肢神经根性痛是椎间盘退变与突出等椎间盘疾患的主要症状,其发生的具体原理还未完全明确。1934年,Mixter与Barr开始直观地认为,突出的腰椎间盘进入硬膜腔后,直接压迫并刺激神经根,是引发坐骨神经痛等症状的基础。从此,机械性压迫一直是被公认的原因。但研究发现,机械性致痛原理并不能完全囊括该病变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本文简述了炎症因素在腰椎病变中的发现与作用,介绍了椎间盘中的磷脂酶A2(PL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伴或伴下肢神经根性疼痛是椎间盘疾患的主要症状,过去认为,突出的腰椎间盘进入硬膜腔后,直接产生压迫,是病变的基础。但研究发现,机械性致痛原理并不完善,还有炎症因素包含于机械因素中而起作用,共同作用产生腰背痛及下肢神经症状。椎间盘中的炎症调节因子在没有免疫反应的情况下,生物化学因子对炎症的启动是腰椎间盘退变和突出致痛的重要机制,本文介绍了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已发现的几种炎症因子,并指出进一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令病人非常痛苦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原因学说很多,根据这组病例的情况,笔者认为引起从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以手术治疗为好。笔者体会对于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病人以全椎板减压的手术方式为好。此法既可以充分显露并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又能较彻底的切除增厚的黄韧带及部分肥大的小关节突,充分扩大椎管解除神经压迫。
本院自95年至今共治疗脑手术后头痛120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进行报告,脑手术后头痛最常见的原因有两种:脑水肿导致颅内压高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脑血管痉挛;由于术后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导致的脑血管痉挛。
偏头痛病人在神经科门诊就诊病人中占很大比例。偏头痛是因颅内外血管运动和神经功能调节失常致某些体液物质暂时性改变所引起的疼痛。其病因和发病过程设计到许多因素,如遗传、脑电活动和腑血流、血小板功能、精神及内分泌等。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在精神与药物治疗方面的体会。
我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2月-2003年2月为36例顽固枕大神经痛患者施行了显微减压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现进行报告。本组病例推测,局部血管,肿物,瘢痕等压迫、刺激,引起枕大神经脱髓鞘,是引起枕大神经痛的原因之一。对于枕大神经痛的治疗方法颇多,针灸,药物、封闭等,但疗效均不令人满意。本组病例通过手术,分离责任血管,切除压迫之肿物及瘢痕,以解除对枕大神经的压迫,治疗效果满意。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一种症状,而普通型头痛和经典型偏头痛是头痛中最常见的一类。其发病机制主要有四种学说:血管学说、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学说、血管神经联合学说、皮层扩散抑制学说。自1999年1月至2004年5月,笔者用尼莫地平口服治疗偏头痛90例,疗效满意。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人群患病率在5%-40%。笔者于2001年5月-2004年4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46例,效果满意。本文对其进行了临床分析,指出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头痛,多在青春期起病。临床表现为一侧前额、颞、眼眶部位的跳痛或胀痛。偏头痛的病因是头颈血管的变化及与神经递质有关。偏头痛属中医“偏头风”范畴。头为诸阳之会,又为髓海,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注于此。六淫之邪外袭、上扰巅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