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来源 :第三届全国血管外科和组织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下肢血管疾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kenn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atheroscleroticocclusivedisease,PAOD)多发于中老年病人,病变以下肢多见,上肢较少。多累及大、中动脉,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肢体坏死。目前对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尚无真正有效的内科治疗措施,症状严重时,外科治疗成为有效的手段。本文介绍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对1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本文认为,在拟行动脉搭桥时,术前应仔细评估桥体远端肢体的血供。对于病变范围广,狭窄程度重,躁胧指数低,下肢有明显缺血表现,甚至皮肤发给、发黑的患者,术前应行动脉血管造影,不仅可以明确动脉闭塞的范围、程度,还便确定最终手术方式以及桥体的流入、流出道等。对有细小动脉血栓形成并影响术后切口愈合和已经出现坏疽的,术前应做好术中截肢的准备,截肢平面应根据术前动脉造影结果和术中探查残端的血供程度及其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其他文献
目的:近肾动脉腹主动脉硬化闭塞症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主-髂(股)动脉旁路移植术。本文拟探讨对此类疾病介人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最近应用介入方法治疗的两例近肾动脉腹主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例,总结经验,提出观点。结果:通过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成功使两例近肾动脉腹主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再管道化并保持短期通畅。结论:介入方法治疗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的近肾动脉腹主动脉闭塞症是可行的,同时具有
目的:总结术中大血管损伤处理的经验。方法: 20例外科手术中损伤大血管的病例,其中静脉损伤占70%(14/20),门静脉损伤5例,下腔静脉损损伤5例,上腹部及后腹膜手术损伤14例。结果:12例行血管修补,1例吻合术,4例行损伤血管结扎术,止血失败3例。本组死亡4例,其中门静脉及下腔静脉损伤止血失败死亡3例,颈总动脉损伤结扎死亡1例。1例下腔静脉结扎术后两下肢肿胀,1例肾动脉损伤后行肾切除术。血管修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 自200 3年16月至2008年4月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 3例,病变累及左下肢66例,右下肢7例。首先置入腔静脉滤器。再取患肢股部小切口,远侧静脉内血栓以挤压的方法驱出,髂静脉内血栓以Fogarty管取出,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术中发现的左髂静脉狭窄,最后建立临时性股动静脉瘘,术后3个月结扎。结果: 71例取得成功,2例骼总静脉闭塞
目的: 探讨血管损伤的介人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3月,采用介入方法治疗各型血管损伤13例。损伤部位包括颈内静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髂动静脉和股动脉,病变类型表现为刀刺伤后动静脉内瘘形成3例、血管裂伤伴周围血肿4例、外伤后假性动脉瘤3例、动脉损伤修复术后狭窄3例。行覆膜支架植入9例(10枚)、网状支架植入1例、球囊封堵2例、弹簧圈栓
目的: 总结急性腹主动脉瘤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7例急性腹主动脉瘤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围术期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17例患者伤口均为Ⅰ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静脉血栓发生。出现肝肾功能较术前恶化者3例,经治疗均获康复。随访12个月,患者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B超或CT(A)检查。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但目前血管外科界对其治疗,以及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的适应症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我科2002.7-2007.7共收治51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随着人们对DVT的认识及新的溶栓、抗凝药物的出现,DVT的治疗方法一直在变化中。目前对DVT的治疗已趋向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主要用于DVT所引起的股青肿、股白肿患者。在何种情况下植入下腔静脉滤器目前还有很大
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PAOD)通常指周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的缺血性疾病,常见于下肢。随着生活水平和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无论在国外和国内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发病均逐年上升。随着血管外科的兴起,治疗动脉硬化下肢缺血的下肢血管旁路转流术和扩张支架术已在国内广泛开展,但是,手术量迅猛增长
目的: 总结急性肢体缺血性疾病(acute extremitiesischemia,AEI)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8年4月间302例急性肢体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缺血原因分型为动脉壁完整型(A型)和动脉壁不完整型(B型),统计分析各型例数、缺血具体原因、诊治方法及效果。结果: A型中:动脉腔内栓塞者220例(其中确诊为血栓栓塞者193例),动脉腔外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外科综合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200例下肢静脉曲张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1802例患者采用激光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术,82例患者采用射频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术,218例患者采用选择性内翻式大隐静脉剥脱联合硬化剂治疗或透光直视旋切术,其余98例患者分别采用激光、高位结扎、射频处理大隐静脉主干,辅以曲张静脉团的手术切除、激光、电凝、皮下连续缝扎或硬化剂注射方法治疗。对
目的: 总结急性肢体缺血性疾病(acute extremitiesischemia,AEI)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08年2月间198例急性肢体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缺血原因分型为动脉壁完整型(A型)和动脉壁不完整型(B型),统计分析各型例数、缺血具体原因、诊治方法及效果。结果: A型中:动脉腔内栓塞者147例(其中确诊为血栓栓塞者123例),动脉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