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P-2和VEGF及其mRNA在修复兔髋臼软骨发育不良过程中的表达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jianju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带缝匠肌的髂骨骨骺瓣修复髋臼软骨发育不良的动物模型,探究BMP-2和VEGF及其mRNA在软骨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实验动物均通过手术缺损左侧髋臼上缘骨质,制备髋臼软骨发育不良的动物模型,实验组采用带缝匠肌的髂骨骨骺瓣对其进行修复,对照组不进行缺损修复,分别于术后1周、2周、4周和8周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处死动物取髋臼软骨和骨组织进行HE染色、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分析BMP-2和VEGF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局部骨折是否增加股骨近端肿瘤扩大切除,假体置换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方法:选取2011年至今在我院骨科行股骨近端肿瘤扩大切除,假体置换患者共18例。
[目的]探讨预防深静脉血栓(DVT)护理路径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使用AUTAR DVT评估量表对脊柱外科病区脊柱术后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根据美国手术室护士协会(AORN)制定的基础预防、物理预防、综合预防VTE标准防治方案,结合脊柱骨科专科特色,设计制定基于医护配的"防栓护理路径"表单,筛选 2014年与2015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各400例,将2014年未纳入"防栓护理
目的 探讨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full endoscopic lumbar disectomy,PEL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入我院治疗的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对侧椎间孔入路PELD手术治疗,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3个月分别行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期起病的化脓性关节炎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2015年收治的新生儿期起病的化脓性关节炎患者52例,其中男37例,女15例,平均起病年龄17.5±7.6天,入院年龄32.6±10.7天.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MastQuadrant通道辅助下微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0例青少年患者,其中35例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A组),25例行MastQuadrant通道辅助下微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B组)。
[目的] 分析和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椎间植骨融合术后Cage植骨不融合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从2010年09月~ 2014年03月因腰椎不稳症而在我院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椎间植骨融合术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例 1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男61例,女103例。
目的:研究退变性脊柱侧凸(DS)的影像学特征,探讨与DS患者矢状面平衡相关的影像学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DS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冠状面Cobb角、顶椎椎体/椎间盘的位置、弯曲的方向、顶椎旋转度、弯曲节段、胸椎后凸(TK)、腰椎前凸(LL)、胸腰椎后凸(TL)、骶骨角(SS)、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矢状面垂直轴(SVA)和PI-LL.
目的:随着脊柱转移瘤诊断技术的改进,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逐渐延长,椎体转移瘤患者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椎体转移瘤患者临床特点以及随之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5年间在我院诊断脊柱转移瘤行开放手术患者共102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原发肿瘤治疗情况、病理类型、就诊时临床症状、并发症、费用类型、医疗支出、住院时间等信息。
目的:比较并分析我科在临床工作中,分别应用背侧及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实现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目的:探讨创伤后膝关节周围骨折导致假性动脉瘤的解剖特点、形成机制、诊断要点和并发症。方法:回顾和总结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6例创伤后膝关节周围骨折所引起的假性动脉瘤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治疗和随访疗效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