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外药物治疗现状分析

来源 :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chaoqiao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和评价近三年华山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及长期药物治疗现状。 方法:通过病史资料研究2005.1.1至2007.8.31出院或死亡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调脂药等,并随访出院后6个月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情况。 结果:1、住院期间:阿司匹林的使用率达到98.9%,氯吡格雷的总使用率为76.7%,噻氯匹定的总使用率为20.5%,低分子肝素的总使用率为93.2%,β受体阻滞剂实际/适宜使用率为91.8%,ACEI/ARB的实际/适宜使用率为93.7%,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为92%。2、随访时间满6个月的131例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的药物使用率分别为阿司匹林99.2%vs95.4%,氯吡格雷75.6%vs 62.60k,噻氯匹定22.1%vs 8.4%,氯吡格雷/噻氯匹定97.7%vs 71.0%,B受体阻滞剂80.2%vs69.5%,ACEI 77.1%vs 48.1%,ARB 9.9%vs20.6%,ACEI/A.RB 87.0%vs 68.7%,他汀类93.1%vs 61.8%。除阿司匹林外其余药物的使用率与院内使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 近三年华山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抗血小板治疗情况接近指南要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低分子肝素、他汀类药物得使用率均在90%以上,较过去明显提高,但长期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仍存在一个明显的上升空间。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性血浆蛋白-A(PAPP-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及远期预后中的预测作用.方法 ACS患者10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4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6例,正常对照组5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PAP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浓度.对CK-MB和cTnI均在正常范围的UAP组患者随访心血管终
会议
病毒性心肌炎为病毒直接侵害心肌,并由病毒诱发的进行性免疫损害共同作用,造成心肌细胞弥漫性炎症、变性、坏死。中西医结合治疗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开辟了新的途径。笔者采用中
目前认为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可能有着共同致病机制,即胰岛素抵抗,脂联素是新近发现的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文献报道,其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抗炎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
技校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差,不少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通过激发技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来培养英语学习
目的: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了解北京地区三级甲等医院2005年的AMI患者住院治疗状况。 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北京地区13家三级甲等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出院的
目的:探讨药物支架时代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其选择12例无保护左主干病人,开口病变2例,体部病变3例,远段病变4例(均累及前降支,回近支开口),近中段病
会议
目的:观察不同动物模型中新型复方制剂雅静胶囊的降压及抗抑郁作用。 方法:选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VHR)模型两种高血压动物模型,选取收缩压(SB
会议
目的:观察活血注射液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及与人单核细胞粘附作用的
会议
珍菊降压片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常用经典药物之一,长效降压药良好的降压谷/峰比值也被临床广泛应用。重症高血压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难治性病症,常表现为对多种类型的降压药物不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