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改编动画发展历程与“东方乌托邦”建构

来源 :2016首届中国动画学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e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41年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到2015年田晓鹏的《大圣归来》,七十多年来,《西游记》就像一片永不贫瘠的土壤,在其润泽下的《西游记》改编动画层出不穷,成为中国动画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西游记》这一在现代式演绎中被改编次数最多的作品,其小说本身就建构出了一个完整的理想世界,这一世界类似西方的乌托邦,是人们平凡生活中的英雄幻想和精神依托。笔者认为,这一承载了中国大众文化的“东方乌托邦”,正是这些旖旎曼妙、让人心生向往的《西游记》改编动画的依托所在,也是它们备受欢迎的核心原因。而进入80年代之后,尤其是新千年以来,在汹涌的反乌托邦思想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下,中国《西游记》改编动画也悄悄蒙上了一些反乌托邦色彩。
其他文献
  我国的文物进出境管理制度和法规体系已基本建成,但是在机制、机构、人才等方面的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物资源在促进市场繁荣、旅游、对外文化交流甚至国家外交中均起到重要
  动画语言作为审美对象,有别于其他艺术语言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假定性”。这种假定性影像语言带来的感官多维惊颤,是现代审美经验的进一步发展。动画语言通过造型符号、动
  2016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名单里首次出现了一部以有色人种为主角的动画电影—《桑杰的超级战队》(Sanjays Super Team)。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温情、深刻又富有幽默地
  从周易引申而出的“白贲”美学思想,体现了朴素的自然观和返璞归真的至纯至真之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思想,在中国古代审美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动画中所表达的无饰质朴之
  国产动画电影要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经典名著等叙事资源,传递与建构本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文化经验。动画电影需要通过唤醒观众的情感体验,将文化资源
  造成中国动画与国外优秀动画之间差距的原因有很多,伦理便是其中一种。动画是多媒体参与的文艺体裁,它具有想象、自由和对话的伦理精神。然而,中国传统伦理和中国当代伦理精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幼儿尽管生来就具有社会身份,但是社会心理却是随着成长一步一步构建起来的。动画片作为极具陪伴作用,孩子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极具研究价值。同时,在
会议
  在中国动画中,母亲是常常出现的女性形象。众多的母亲形象虽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但在背后的文化内涵上的体现却是相似的。从“母亲”和“大母神”两种主要的原型探究
  本文从四个方面客观阐述了我国动画教育之袭旧学科方向的偏离、权威评价体系的误区、动画人才“拔”“出”的迷失、职业培养层次的错乱等,并对其进行深层反思与客观分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