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形状因子分析和数值模拟评价金属板液压成形工艺

来源 :2009年汽车用钢生产及应用技术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lu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成形领域中数值模拟应用的增加,有助于工程技术人员一个接一个地解决问题去生产高质量的成形产品,减少所需时间。模拟结果的精度是保证工具和产品设计的基础。影响最终模拟结果的因素很多,如一个合适的屈服准则。数值模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满足工业需要的高精度模拟软件的开发。如今,成形模拟的工业目标可归纳为三类:缩短时间,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许多研究工作在材料、屈服准则和塑性变形、工艺参数及其优化、相应工艺中冲压零件几何形状修改的评价、虚拟整个变形过程的实现等方面展开。
  通过一个特定规则,建立给定液压成形工艺宏观可行性的研究计划,作者分析了工艺变量在不同几何形状金属板液压成形上的影响。研究目标是通过金属板液压成形工艺设计早期的简单考虑,获得实现产品可信性的方法。
  在特定的实例中,开发的方法以定义一系列的“形状因子”为特征,目的是在不同研究实例中的设计和应用。它们的应用可以对考虑的工艺装备提出可行性限制。作者在最近的文献中介绍了,三个不同研究实例中,通过广泛的数值和实验研究定义了形状因子以及它们的下限约束。本文中,作者想要通过一个以复杂几何形状为特征的称为“Fondello Fanale”工业测试实例应用,来检验开发的方法。
  从工业测试实例的几何尺寸开始,可以认为分析产品的可行性需要考虑多种形状因子。从确定的零件出发,在考虑零件形状的前提下选择主要的临界面积。在考虑的每一面积中,计算了形状因子并且将其值与物理限制进行比较。形状因子分析可以确认导致FF的非可行性的情况。
  依照形状因子准则,确定三个新的不同几何尺寸,并通过数值测试验证它们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测量了不同碳含量的连续退火软钢汽车板室温至350℃力学谱,发现深冲用IF钢不存在阻尼峰,碳含量分别为0.025%和0.049%的冲压用铝镇静钢均出现Snoek峰和Skk峰,两种铝镇静钢力学谱峰高差别不大.根据材料内耗原理,结合金相观察和性能分析,讨论了碳含量不同钢板出现的力学谱特征,指出出现的阻尼峰均为C峰.深冲用IF钢中的碳原子由于被合金元素固定形成析出物,从而消除了阻尼峰,不存在时效倾向和屈服
根据汽车桥壳用钢使用特点进行了成分设计;对铌、钛微合金钢在1450热轧机组进行了不同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热轧工艺的试验研究;结合桥壳钢技术要求,分析了化学成分、工艺参数、金相组织对桥壳钢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化学成分及符合攀钢生产条件的工艺制度;在此基础上研发了490 MPa级热轧冲压桥壳专用钢板,其性能在确定的成分及工艺条件下,屈服强度ReL为405 MPa,抗拉强度Rm为515 MPa,总伸长率A为
根据C-Si-Mn-Cr-Mo-Nb实验钢相变规律,进行了双道次变形和分段冷却的热模拟实验和实验室轧制实验,分析了变形温度和压缩率、分段冷却工艺参数以及卷取温度对高强度含Nb热轧双相钢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700℃保温时间增加,铁素体转变量明显增多,晶粒尺寸略微增大,当保温时间达到20s时,铁素体体积分数接近80%;卷取温度为600℃时,获得多边形铁素体加马氏体双相组织,屈服强度
Si含量为1.20%的TRIP钢经过适当的热轧、冷轧、退火和快冷处理,结果表明,试验钢具有较低的屈服强度(390 MPa)和较高的抗拉强度(670 MPa),其屈强比为0.58,特别是伸长率(28.0%)和n值(0.230)均较高,说明其具有优良的成形性能.组织为铁素体+小岛状马氏体,铁素体晶界存在残余奥氏体,X射线衍射仪分析试验钢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6.2%,说明试验钢具有TRIP效应,也就是说
采用盐浴退火方法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析出强化型高铌IF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高强度IF钢进行对比.析出强化型高铌IF钢在790~ 850℃之间退火时,组织为扁平状铁素体组织,其晶粒尺寸在5.4 ~6.2 μm之间;870℃退火时,组织中出现了一定量贝氏体型铁素体.此钢在退火时存在一临界温度,当低于临界温度退火时,高铌IF钢呈现比较稳定的力学性能,屈强比比传统IF钢略低;高于临界温度退火,
本文对75%冷轧变形、1mm厚的高强度IF钢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场发射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等技术,研究了不同退火时间对IF钢的微观组织、晶粒尺寸、重位晶界特征(CSL)及磷的晶界偏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在810℃分别保温180 s、360 s和600s均发生了再结晶,随保温时间延长,晶粒尺寸增大。退火实验钢中含有大量Σ3晶界,此外还有Σ7、Σ9
在实验室试制了1000 MPa级连续退火双相钢,利用光学显微镜、SEM、TEM以及拉伸试验对双相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保温温度为830℃,保温时间60s,快冷至过时效温度240℃,过时效时间240 s,可以得到屈服强度为535 MPa,抗拉强度为1145MPa,屈强比为0.47,伸长率为13%综合性能较好的高强双相钢;抗拉强度随着过时效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屈服强度、伸长率和屈
本论文研究了780 MPa级冷轧热镀锌双相钢的微观组织、性能和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热镀锌双相钢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组织,马氏体呈岛状均匀地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当退火温度为820℃,保温时间为100 s时,热镀锌双相钢的抗拉强度可以达到800 MPa,伸长率可以达到15%,综合力学性能良好。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体积分数降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也随之降低,伸长率则以退火温度为820℃时
利用SEM、EDS以及XRD等设备,研究了冷轧汽车板的表面化学成分、表面涂油状况、表面粗糙度等表面状态对冷轧汽车板磷化膜质量的影响,同时对磷化膜的“磷比”与磷化膜中锌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碳含量高、铝含量高、表面涂油量大不利于形成细小、均匀的磷化膜,而提高镁元素含量、使冷轧板表面粗化有利于改善磷化膜的质量;随着磷化膜中锌元素含量的升高,磷化膜的“磷比”值呈现下降的趋势。
本文分析了相变塑性钢的应用性能特点。采用热力学和动力学方法探索了研发可焊可热镀锌相变塑性钢的产业化途径。指出了国外以铝代硅生产相变塑性钢的弊端,为了适应国内钢厂生产,提出以磷代硅以提高钢的可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