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教育的探讨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shuang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业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需求,满足这些需求,要改革农业教育体制,发展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需要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重点是建立科研、教育、推广三结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支持体系。高等农业教育要改革招生制度,培养能到第一线的技术人才和师资,改革专业和课程设置,建立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学科结构,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拓展高等农业教育的功能。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中华传统桃文化和桃文化的发展,阐述了桃文化与当代人的生活,人们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后,更加重视桃的营养价值、观赏价值、文化价值,各地举办的桃花节、采摘节、蟠桃会、农家乐等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文中指出当前观赏桃花产业急待解决的问题,从低需冷量、晚花品种、反季节栽培、增加花色品种入手,丰富观赏内容,延长观赏期,进而大力发展都市近郊农业,弘扬中华桃文化。
北京山区在行政上主要指五区两县范围内的山区和半山区,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人力状况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来看可以分为四大类型。京郊山区的一方面发挥着首都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另一方面其又是全市林果、蔬菜、山野菜、土特产的生产基地以及牛、羊等草食家畜的重要生产基地。因此,北京山区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在保护环境功能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功能,即实现生态建设,建立循环农业。
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把农业生产、休闲观光、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融为一体,利用田园风光、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结合农、林、牧、副、渔生产与经营,满足人们旅游、娱乐、休养身心的需要,开发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对促进都市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都市农业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随着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的进一步融合,为适应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在都市区域内形成具有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而其中的休闲农业发展则充分体现了农业的多功能性的特点。本文从农业的多功能性、休闲农业的兴起、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都市农业中的休闲农业的发展问题。
休闲农业是一种体验经济产业,北京发展休闲农业是由城市发展、农业自身发展、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决定的。发展休闲农业具有舒缓精神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素质等重要作用。当前北京已经具备了休闲农业大发展的基本条件,应采取系列措施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
亦耕亦读的耕读文明是一种既能使人们直接体悟农耕的辛劳与快乐、又可让人们优游怡情的生活方式。它集中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符合人们张弛有道的心理需求,更是中国乡村旅游消费者们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认识的迫切追寻对象。他的重现对于增强乡村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规模、质量和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快速增长,199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为7.2万人,2003年招生规模已达到26.8万人,短短五年时间,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了3.72倍.在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如何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研究生课程
都市型农业是以满足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和高品位消费需求为导向的新型农业。随着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尚跟不上客观需要。都市农业人才包括运作人员、创建人才、科技创新人才、规划人才等不同层次。都市农业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建立都市型农业教育体系、构建都市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与激励机制等多种途径进行。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呈全球化趋势,资源经济学的内容更丰富,尤其是在都市农业发展背景下,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变化。笔者在总结实际教学中的经验的基础上,探讨适应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框架的资源经济学教学途径。
高等农业教育是各级各类农业教育水平的龙头。由于现代农业和现代高等教育的变革,当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呈现许多新特点。本文以北京农学院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发展为例,介绍了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特色的产生背景,分析了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并阐释了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