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转子间轴承工作可靠性的研究

来源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haiyugui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子间轴承是航空发动机结构的关键部件之一.在使用过程中,影响转子间轴承可靠性的因素有振动过载和热应力.在本报告阐述了停车之前的发动机冷却时间对再次起动时的振动振幅的影响和转子间轴承组件温度在发动机冷却过程中及停车之后变化的研究结果.在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发动机转子间轴承工作可靠性的使用建议.
其他文献
介绍了本文对转风扇设计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对转风扇的非设计点特性及前后排叶片匹配特点,针对低转速对转风扇第二级转子攻角的变化,导致后排叶片工作状况恶化,计算并分析了0.7转速二级转子开/关5度的特性,结果表明,对转风扇在不调节的情况下,中低转速即已经具备较好的性能,工作点效率均在0.8以上,最高效率点均在0.9以上,裕度也满足使用要求,开5度方案可以减小负攻角的偏离,明显改善0.7转速工作点的性能.
叶尖间隙对涡轮气动性能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对反映涡轮特性重要参数之一的涡轮效率影响尤为明显.据实测,叶尖间隙每增加叶片高度的1%,会引起涡轮效率降低约1.5%.所以研究叶尖间隙变化对涡轮效率影响模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叶尖间隙泄露损失机理入手,结合M.Yaras效率损失模型,针对影响其模型的两个重要参数进行修正,得出更为准确的效率损失模型,最后通过E3高压涡轮效率损失公式进行系数修正,对比前后数据得
某型航空发动机二寿到寿大修检查时,发现一级压气机整流叶片出现裂纹.本文通过对零件检查,断口检查,并从零件的断口、震动、预紧力和装配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零件裂纹原因,并提出预防方案和建议,保证了零件的装配质量,有效预防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造型和网格变形技术开发了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工具,与传统工具相比,具有造型灵活直观、不依赖网格划分软件、网格生成速度快、适合优化设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以商业软件Isight为优化平台,搭建了非轴对称端壁气动优化设计系统,能够实现非轴对称端壁自动优化设计.最后,应用该系统对P&W公司公开发表的Pack B涡轮平面叶栅进行了端壁气动优化设计,与文献中通过实验验证的非轴对称端壁相比,
本文理论推导了可调静叶各叶调节幅度从前至后逐渐减小的规律,指出最末排静叶调节幅度很小,可以设计成固定不可调的.对于固定的最末排静叶的安装角,采用小开度对应的小安装角会使风机流量堵塞,所以不选取小安装角.通过对比研究最末排静叶安装角分别为中间开度对应的安装角和大开度对应的安装角的两机组,本文最终得出结论:采用中间开度对应的最末排静叶安装角,能使风机实现流量调节,并能实现较高的压比.
加力燃油总管是扩散器中的重要件,它的固定稳定性和约束性要求比较高.发动机在使用中发现加力燃油总管耳座和拉杆存在磨损甚至磨穿问题,所以本文通过收集多台发动机的故障情况资料,对故障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总管的固定方式、装配时拉杆组别的选择、配合零件材料的不匹配及装配操作的不规范是导致总管耳座和拉杆磨损的主要因素.针对故障原因制定了改进方案,对拉杆及耳座进行结构优化,增加磨损裕度储备;改进耳座材料,
结合射线追踪法的原理,利用自主开发的电磁散射特性计算程序,对具有不同尾缘修型的球面收敛段喷管(SCFN)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别得到了不同喷管内部腔体散射场和喷管出口边缘绕射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并且通过计算获得了不同入射方位角上喷管腔体内壁面上的感应电流,通过对感应电流的分析,从本质上解释了RCS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喷管出口尾缘所采用的修型措施在降低喷管边缘绕射场的RCS和改善喷
借助实体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等分析手段对某发动机用销子(连接喷口作动筒组件,材料牌号为GH2036)的断口和断口附近外表面进行了分析.检查发现,销子部分断口已锈蚀,断口不同部位的粗糙程度存在明显差别,断口为沿晶形貌,局部有磨损痕迹,断口边缘有塑性变形痕迹;销子断口附近表面有明显的摩擦痕迹,表面不同部位的机械加工痕迹存在较大差别,销子表面存在一些凹坑,断口附近表面局部有一些与断口大致平行的
航空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中央传动轴承保持架断裂、滚子磨损等故障.本文从故障一般表象分析入手,着重分析设计状态差异、故障痕迹特征等,对故障产生机理和原因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
针对某型涡扇发动机附件传动齿轮辐板断裂故障,在附件传动装置的中传动匣上布置振动监测点,进行了整机振动测试与分析.整机测试结果表明,故障机型与改进机型振动响应存在较大差异.围绕差异分析,找出了影响振动响应的两个主要因素,分析了故障产生的原因和机理,提出了排故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