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涡流发生器强化换热及压降特性的影响参数分析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c2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实验研究了矩形风道内置有单排一对新型涡流发生器一斜截半椭圆柱体的强化传热效果和流阻性能,分析了斜边倾角α、前沿柱面曲率k、雷诺数Re及迎流攻角β对换热和压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紊流(Re=4000~38000)工况下,高宽比h/b=1/2的斜截半椭圆柱体,斜边倾角为α=20°时强化换热的效果优于α=12°;小曲率前沿柱面时的效果要好于大曲率者;对流换热系数和压降随雷诺数增加大而增大;较好的位置参数是迎流攻角β=45°.
其他文献
两相流的传质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二次携带过程.因此,建立一个考虑二次携带的两相流模型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本文对波形板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了波形板内的连续相和液滴相的微分方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本文通过对不锈钢/冷却水体系电化学阻抗谱的研究,探讨不锈钢在冷却水中钝化膜的形成、发展规律,获及动力学和机理上的信息,建立理论转换函数.
本文主要针对液化石油气储罐受到热侵袭时,储罐内充装物热分层情况下,温度变化的过程及其能量对储罐热响应和蒸汽爆炸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计算比较和分析.
对相变材料在水平柱体内的接触熔化传热过程进行了一般性的研究,给出有关问题的统一表达式.以水平圆管、椭圆管作为例子对所得公式进行具体计算与推导,所得结果得到了有关文献的佐证.
本文以丙酮为工质,对水平排管串联型分离式热管,在充液率为32﹪-179﹪之间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测量了热管蒸发器和冷凝器各处管壁温度分布,加热与冷却风道出口截面的风温分布等.由此计算了换热量、传热系数,从而得出最佳充液率在80﹪-100﹪之间.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充液率下热管的工作状态;当处于最佳充液率时热管内工质相变换热占主体,热管换热量和传热系数均较大.在过低的充液率下,工质大部分在单相区换热
本文是探讨周期震荡导热热应力的Non-Fourier分析,主要是根据修正的傅立叶定律结合活塞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建立活塞的瞬态导热温度场和热应力的数学模型并进行Non-Fourier分析.
本文从内热源的稳态导热与固-液相变传热的相似性出发,对一维相变园筒壁和球壁在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的导热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其固-液相变强化传热的物理机制.
第二类边界条件下一维有限域内的熔化问题过去虽已有人解出,但其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近似积分法求解第二类边界条件下一维有限域内的熔化问题,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隐式解,并可适用于一切参数.
对氟利昂R22在水平单管内的凝结换热性能进行了研究.传热管采用了外径为9.52mm的光管和外径分别为9.52mm和7mm的微肋管各两根.实验段长3m,氟利昂在管内流动,冷凝水在套管内流动.冷凝温度为45℃,出口过冷度2.5-3℃,管外冷却水流速范围为0.8-2m/s,管内氟利昂的质量流速变化范围为90-400kg/ms.各种微肋管的传热系数比光管要高出一倍左右.
根据现代热力学流与力的热力学线性唯象关系,导出了对流换热热流强度与流体中存在的各种内场及外场的关系,从唯象上阐明了降低热边界层厚度、增加流体扰动和增加近壁面速度梯度的强化对流换热方法的物理机制,发展了强化对流换热的理论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