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章鸿钊(1877-1951),浙江吴兴县(今湖州市)人,1912年任实业部地质科科长,1922年任中国地质学会首任会长,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对中国早期的地质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章鸿钊先生还是我国地质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为开创我国的地质事业,认真负责地培养人才,我国早年的地质工作者大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他的教益,他是一位执著于中国地质教育事业的教育家,对中国早期的地质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
【出 处】
: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6届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章鸿钊(1877-1951),浙江吴兴县(今湖州市)人,1912年任实业部地质科科长,1922年任中国地质学会首任会长,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对中国早期的地质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章鸿钊先生还是我国地质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为开创我国的地质事业,认真负责地培养人才,我国早年的地质工作者大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他的教益,他是一位执著于中国地质教育事业的教育家,对中国早期的地质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他文献
中国岩溶洞穴目前已知49种甲壳动物.本文总结了中国洞穴甲壳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洞穴适应性和分布洞穴,描述一钩虾科新种:德江钩虾Gammarus dejiangensis sp.nov..
洞穴环境是一类特殊的较为孤立的生态系统,洞穴生物因在特殊环境适应性方面表现出的一系列特点、特征和行为,对于研究地质事件、进化、适应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生物进化和地质研究的重视.古生物学研究表明,大部分的洞穴生物是过去广为分布的地表生物区系的孑遗类群,这些古老的物种可能由于环境和气候的变迁,逐渐转入洞穴中生活,一方面它们必须适应新的阴暗潮湿的环境,产生新的形态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它们长期
本文就洞穴旅游而言,它是在我国旅游产业起步时期,最早进入旅游业领域的资源种类之一,提出了发展理念转型,由单纯的经济诉求到社会多元诉求,产品开发的转型和多元化发展,由低技术、理念落后向高技术应用转型等方面的建议,洞穴旅游作为中国现代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最早的旅游产品类型,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市场挑战和其他类型旅游产品的激烈竞争。
双河洞洞穴系统位于黔北,绥阳县温泉镇境内芙蓉江上游支流池武溪河西南岸,是发育于早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白云岩峰丛洼地中的一座巨型洞穴系统.洞穴具有多洞口多支洞、多层次、多形态及多沉积物类型的特征.双河洞穴系统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宏大的规模体量、成因的复杂性、沉积物的多样性、洞内景观的奇特性和观赏性,使不仅使其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有较高旅游开发价值,是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地质遗迹.作为全球著名
我国岩溶分布面积广阔,岩溶地质遗迹发育,景观类型丰富多彩,成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在许多岩溶贫困区,开发岩溶景观资源已成为脱贫致富、发展地方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通过开展岩溶洞穴地质遗迹调查示范、乌蒙山区典型地质景观调查等地调项目,以及多年来承担的地质公园和世界遗产申报、洞穴探测及旅游开发规划、岩溶景观调查评价等横向任务,摸清了典型岩溶区地质遗迹的类型、分布,评价地质遗迹科学和开发价值
本文从定义上甄别了天生桥、伏流洞穴、天然拱、海蚀拱这4个地质遗迹类型,澄清了它们之间的混淆误用之处,研究了全球代表性岩溶天生桥的特征,提出了岩溶天生桥的分类方案,认为岩溶天生桥主要分布于我国,尤其是西南八省区,其景观以雄伟、奇特、野逸为特征,具有旅游吸引力,但从旅游开发角度看,天生桥总体上体量规模及环境容量较小,需要结合其它地质遗迹景观进行综合开发.
河北兴隆洞石笋XL-1,高37.5厘米,经对其顶底铀系定年,确认该石笋沉积于5万年前即末次冰期,时间跨度超过6000年.对该石笋共测定了22个铀系年代,据此为其气候环境变化的代用指标建立了绝对时标,测年精度优于1%.采用金刚石线切割机对石笋整体切割制作大薄片,在实体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下对薄片用反射光、透射光和荧光拍照,结果显示该石笋发育了十分完美的微生长层,共6,315层.微层计数结果经与铀系年代
现代地质学在中国的发展,如果从外国地质学者在中国进行地质考查(1863)算起,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由于地质学的发展带给中国的变化却是巨大的.我国地大物博,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了解我国的地质情况.我国地表以及地下资源非常丰富,需要人们的发掘和开采,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一过程中,地质工作者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令人敬佩的贡献.地质事业是艰苦的甚至
地质事业人类认识自己所在的星球——地球的伟大事业,要探索地球的外部和内部结构,为人类生存、生活与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地质工作者必须具有深邃、渊博的科学理论基础,又要有敢于踏山涉水、吃苦耐劳亲身获得第一手资料的良好职业素养.近代以来中国的地质学者,无论是在民国时期的地质调查所,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各地质部门,他们都身体力行,不辞艰辛,为国家找矿、找水、找石油以及培养地质事业的后继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
王炳章字斐轩,(1899年7月2日一1970年7月24日)河北省深泽县人.1924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教书的生涯,曾先后任江苏省立师范博理专修科教员;北洋大学探冶系助教;清华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和西南联合大学教员;中山大学地质系教授;云南大学矿冶系教授;重庆大学地质系教授;北平师范大学博物系教授;北洋大学-天津大学采矿系教授,地质工程系主任;北京地质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45年来的辛勤耕耘,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