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安全监测粗差定位技术的方法比较

来源 :雅砻江虚拟研究中心2018年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xj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粗差定位是水工安全监测数据预处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比介绍了几种粗差定位的几种方法,并讨论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基于正态分布函数,传统的粗差定位技术无法适应长序列大样本监测数据所面临的外界动态荷载条件;通过“3σ准则”改进而得到的逻辑检验法能够顾及监测值在时序上的相关关系;ARIMA建模的方法适用于在时间上较为连续的监测序列粗差探测;统计模型分析可定位有明确相关影响因子的监测效应量中的粗差点;灰色系统GM(1,1)、GM(2,1)模型适用于贫信息数据的粗差识别;根据仪器性能及工作原理可对特定类型的监测仪器的异常测值进行判断.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雅砻江流域风光水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已列入国家相关能源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试点项目旨在探索风光水互补调度运行、市场消纳、上网电价、利益协调体制等涉及体制机制问题,为下一步规模化建设积累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光伏电站主要设备(组件、逆变器)技术更新日新月异,投资占比较高,其选型直接影响光伏场址选择、发电量估算、经济性评价,有必要提前开展策划.本文针对雅砻江流域风光水互补清洁能源基地试点项目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清洁能源项目采用BOT方式发包,对该模式下优缺点研究、风险分担及相应设计原则的研究变得迫切,笔者通过对BOT方式发包项目特点及清洁能源项目风险分配的深入研究,提出了风险分担设计原则,并以雅砻江流域上游梯级电站为例,分析了传统模式无法顺利落地的项目在进行合理风险分配后,BOT方式发包将大大提高项目成功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某水电站的浅变质粉砂质板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其矿物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各项物理力学试验,如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岩石中剪试验、岩体变形试验、岩体变形试验配套声测、岩体强度试验、结构面强度试验、岩体应力测试,通过试验数据和板岩的构造研究,得出粉砂质板岩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的工程地质特性,作为建筑材料时具有粒型差及碳质对混凝土中气体排放有抑制作用的工程地质特性.究其原因,分析其间的相关性,将该区
雅砻江两河口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坝高295m,为中国国内目前正在填筑施工的同类工程中的最高坝.坝壳堆石料主要采用粉砂质板岩、变质砂岩以及变质粉砂岩夹板岩,针对料源的复杂性,本文通过室内三轴试验,研究了板岩及砂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坝体堆石分区范围及力学参数变化对坝体应力变形的影响.同时,结合同类工程,从堆石体分区、堆石料岩性及力学特性等方面进行堆石体变形控制的探讨.
采用长江科学院自主研制的大型微摩阻土工真三轴仪,对粗粒土开展不同中主应力系数(b值)、不同固结压力下的真三轴试验,研究三向应力状态下粗粒土应力变形和强度演化规律,并采用试验数据对几种经典强度准则进行初步验证.结果表明:相同中主应力系数b,试样应力—应变曲线初始阶段斜率以及峰值应力均随初始固结压力的提高而增大,低固结下试样体变先缩后胀,剪胀效应明显,而在高围压下,加载全过程试样均呈体缩,剪胀被显著抑
两河口水电站地下厂房处于高地应力砂板岩区,厂区第一主应力与厂房轴线大角度相交,应力集中释放破坏岩体问题突出,且存在优势裂隙发育不利于块体稳定等地质问题,导致厂房岩锚梁开挖施工难度大、成型质量难控制.开挖中严格遵循“薄层开挖、随层支护”原则,并采用“先固后挖”等预加固措施严格控制围岩变形;通过1∶1精细化爆破试验优选爆破参数并严控爆破钻孔质量;根据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速率监测与反馈分析成果进行支护
锦屏一级水电站泄洪洞进口边坡主要由大理岩局部夹绿片岩透镜体组成,靠近普斯罗沟沟边全部为风化卸荷岩体,局部强卸荷,裂隙明显,岩体完整性较差,结构较松弛.为了工程施工期及电站运行期安全,工程采用T=3000KN,L=70~100m预应力锚索对开挖边坡进行锚固支护.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吨位、超长预应力锚索的主要施工难点及控制措施,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两河口水电站大坝心墙岸坡盖板为大体积贴坡混凝土,采用薄层浇筑,具有上下高差大、混凝土运输及入仓困难、温控难度大、交叉作业干扰大等特点,缺少可供参考的工程经验.为确保工程优质建设,在岸坡盖板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析了该工程混凝土施工的重点与难点,采取了一系列施工优化措施,确保了施工进度与质量,为大坝心墙填筑施工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详细介绍了施工方案的优化与具体控制措施,可为后续类似工
复杂高边坡施工是水电工程常见项目,施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等.为总结提炼出高效实用的高边坡施工技术,文章立足于两河口泄洪系统进口特高边坡施工难点、所遇问题和应对措施,运用经验总结法,重点研究高边坡开挖质量控制、关键设备配置、多层交叉干扰施工、高寒高海拔环境条件下冬季施工、施工通道规划布置等若干关键施工技术,并进一步提出复杂高边坡施工建议.施工技术在两河口特高边坡施工中充分实践
随着一批巨型大坝的相继建设,对大坝安全监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常规的内部变形监测手段外,一些新型监测技术也在研发和应用之中.本文介绍了柔性测斜装置变形计算原理及其监测布置和安装工艺,并对其在应用中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柔性测斜仪能较好地反映大坝心墙的变形规律,填补了国内高土石坝心墙沿坝轴线沉降分布及变化规律的盲区.研究认为,柔性测斜装置相比传统心墙沉降监测手段,具有安装简便、高精度、大量程、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