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传统中国色彩之象与意的关系

来源 :2016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s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民族视觉历史文化遗产记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中国色彩,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世人的尊重.能够明晰地揭示其特色的成因,厘清在"物"与"色"之"象"及背后隐藏的"意"的关系,避免现实社会中对传统中国色彩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践方向的迷失,无疑是当今色彩学人的任务.本文试图从色彩应用实验者的角度,兼从艺术设计学理的"人、事、物、场、境"紧密关联的维度对传统中国色彩的物证与文献进行梳理,追溯导致这些色彩物象发生的动机、目的、方法与成因,厘清色彩现象背后的结构性的规律,以及导致民族视觉审美发生的源流及其变化的特征与特点,从而,把握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传承与发展规律,为现实实践中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传统文化思想、时代语境影响着色彩组配样式的形成与发展.多元体系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汉代人对色彩的认识及使用,形成以厚重传统文化为支撑的汉代色彩学样式极具文化内涵,富有
色彩是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长期以来仅使用单一色彩学,因其毫无色彩文化或民族色彩文化心理的关照而问题百出,已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要修正这一问题,必须从大学
青绿山水脱胎于佛画,青绿山水的出现和确立却是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整合、共鸣和消化吸收.青绿山水的哲学基础异常复杂而鲜为人道,笔者尝试提出:儒、道、佛之融合,五行与五
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有关丝绸色彩文献的综合整理,建立起一个基于色相、明度、纯度的先秦丝绸的色彩体系;结合相关的出土丝绸实物,从中归纳先秦丝绸色彩所呈现的特点,以及当时
本文以中国传统色彩理论为阐释依据,将中国传统纺织品染色与色名色谱文化作为一种民族科技体制,探讨了中国传统染色与色名色谱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的发展模式,揭示了中国传统的
标示是东方服饰最重要的视觉形态功能之一,在维持传统社会等级架构和正常运转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东方服饰的诸多标示手段中,色彩与图案、符号等相比具有高度可辨识性
本文是作者的中国传统色彩词考释之一.用古文字学方法分析、质疑了关于"黄"字的"土色"说、"佩玉"说及"尪"说等观点,梳理了"黄"字从甲骨文到小篆的字形演进,并以甲骨文"黄"字
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详细介绍了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和栽培方法,书中还特别提及了染料植物及其染色加工技术,这在中国历史上的农书极为罕见,其中详细介绍了地黄
如果说红是中国人喜欢的色彩,黑就是最敏感的色彩了.黑被当作无彩色,很多汉字与颜色相关,且具独立的色相、光线和抽象意义.《康熙字典》就有170个字是和黑色有关.黑色材料,除
五色系统是中国文明的直观标志.它的影响贯穿中国的神话时代和历史时代.从日常生活到天地神灵,都曾受制于这个系统.尽管它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独特的人文现象,仍然有被抽象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