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CO2激光束的光纤切割、锥化与封端

来源 :第十届亚洲(深圳)国际激光智能制造展暨论坛、第二届亚洲(深圳)国际工业4.0展暨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nt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e present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a ring shaped CO2 laser beam for glass processing,especially fiber splicing and tapering.
其他文献
端元光谱提取是混合像元分解的关键步骤。在各端元提取算法中,像元纯度指数PPI算法是最成功的方法之一。然而传统PPI算法需要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限制了算法的应用;并且算法会将同类地物的不同亚类当作不同端元提取出来,使端元的选择存在不确定性。本文针对MODIS影像常用七个波段的影像特征,对传统PPI算法进行了改进。改进的PPI算法对影像不做降维处理,使用光谱角的概念来判断所提取的像元是端元还是噪声,同
针对无人飞行器小负载的需求,本文设计一种具有自检校功能的组合相机拼接模型,在实现自检校过程中通过建立带有速度矢量的相对定向求解几何模型解决四相机曝光不同步问题,并建立了组合相机间相对定向过程中短基线小姿态角调整的病态方程迭代求解策略.通过实验,基于四组合相机重叠影像自动匹配的自检校和匀光拼接成的大像幅影像,其拼接误差控制在0.24像元以内,达到了设备轻小型化条件下的精密等效中心投影构像,用以支持高
法布里干涉近红外光谱仪是近年新出现的一种基于微机电制造技术的近红外光谱仪,具有高性能、重量轻、体积小、无移动部件等特点,非常适用于现场、在线分析。本研究采用Axsun便携型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了148个烟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分别针对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和蛋白质建立了定量校正模型.结果表明,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和蛋白质的模型维数分别为9、5、7、7和6,决定系数(R2)分别为99.18%、93.
利用AOTF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香精香料的折光系数、PH、相对密度、及挥发总量四种理化指标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适用于不同种类的香精与料液,可快速同时对样品的折光系数、PH、相对密度、及挥发总量四种理化指标进行预测。
为了研究初烤烟叶纵向分切方法,分别对玉溪K326和昆明红大两个品种三个典型等级初烤烟叶进行纵向等面积分切,并测定不同分切部位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及系统聚类法研究初烤烟叶各分切部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主成分分析对初烤烟叶不同纵切部位的样本有一定的聚类作用,但是需要肉眼判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②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昆明红大三个等级样品均是近叶基端(12A部分)为第一类,其余部分为
烟草浸膏是造纸法再造烟叶的重要原料,本文采用AOTF近红外光谱仪对烟草浸膏中的总糖、烟碱、氯、钾、硝酸盐、灰分和固含量等化学成分进行建模检测研究.验证表明,烟草浸膏的近红外光谱数据中含有大量与化学指标相关的有效信息,总糖、烟碱、氯、钾、硝酸盐、灰分和固含量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29,0.8631,0.9255,0.8314,0.8583,0.8622和0.9291,模型验证的平均偏差分别为4
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为世界公认的优良纸浆材树种,但是由于其生长速度与其他速生树种相比较慢,成本比较高,所以并未广泛用于制浆造纸工业.本文以3种树龄(22年、32年、46年)的红皮云杉为试材,采用湿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3种树龄间化学组分的差异,表明3种树龄间热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苯—醇抽出物、综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总木质素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NaOH抽出物含
用近红外光谱法对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木材中热水抽出物、冷水抽出物、纤维素和总木质素含量进行了快速测定。用常规湿化学方法测定了53个红皮云杉木材样品的热水抽出物、冷水抽出物、纤维素和总木质素含量,用近红外光谱仪(聚光SupNIR-2750近红外分析仪)采集了样品的反射光谱,进行多元散射校正、一阶导数处理和均值中心化光谱预处理后,用偏最小二乘法(PLS1)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
4D打印是材料制造领域中的一个新兴概念,是指一些物质基元可以通过一定的外界刺激程序化地形成所需要的功能材料,其中的第四个维度就是形成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大量“自组装”领域的基础研究,即构筑基元自发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迄今为止,自组装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分子或者纳米尺度上,所得到的有序结构很少能够形成体相功能材料。为此,我们课题组展开了“宏观构筑基元的超分子组装研究”,即以微米及以
会议
主要介绍:1问题的提出;2随形冷却技术介绍;3随形冷却注塑模的设计;4随形冷却注塑模的制造;5.技术进展与总结.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