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碳V-N微合金钢的加工图研究与热加工参数设计

来源 :2008年全国低合金钢金属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nggu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对1种中碳V-N微合金钢进行了恒温热压缩实验,采用动态材料模型建立了其功率耗散图和失稳图合并而成的加工图,研究了其在750~1100℃和0.005~30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结果表明:实验钢在应变量为0.9热变形时存在2个对应于动态再结晶的功率耗散峰区,以及3个加工失稳区.依加工图给出了该中碳V-N微合金钢的热加工工艺设计的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济钢中板厂Q460C高强度机械用钢的生产特点,通过优化与改进控温轧制+自然冷却的生产工艺,以简单的工艺和较低的成本批量生产出6-35mm的Q460C钢板,各规格性能指标均得到了有效改善,性能合格率达到99. 68%,强度高、韧性好,产品质量稳定可靠,较好地满足了用户需求,为开发细晶高强韧性钢板探索了新的工艺途径.
本文针对造船业向高强度、高韧性需求方向发展,分析了原中板厂高强度船板生产工艺状况,找出了影响高强度船板性能合格率的制约因素,确定了高强度船板控制轧制工艺优化的方案,组织均匀性明显改善,晶粒度级别明显提高,高强度船板的强韧性、延伸率大幅度提高,实现了高强度度船板稳定生产.
研究了Mo含量及热处理工艺对低碳马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随Mo含量增加,淬火态钢板的抗回火软化能力逐渐增加.含Mo钢板经淬火+580℃回火后屈服强度高于900MPa,-20℃Akv值大于50J,且冲击断口具有韧窝特征,此时钢板的微观组织为板条马氏体,板条宽度在100~200nm左右,且基体中有大量纳米或亚微米级细小渗碳体析出.
与已研究较多的高硅或以铝部分代硅的TRIP钢种不同,本文实验研究了一种用铝几乎全部取代合金元素硅的冷轧低碳TRIP钢板的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及其控制方法.利用热力学计算与实验有机结合,研究了冷轧后两相区等温淬火和贝氏体区等温处理对高温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室温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数量及残奥中碳含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5%左右的A1基本上完全取代合金元素Si来冷轧TRIP钢板是一条可行的技术途
本工作用热分析方法来研究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的热稳定性.用DSC方法测定了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热分解的动力学曲线,用Kissinger法求解了残余奥氏体热分解激活能,用Johnson-Mehl-Avrami(JMA)动力学方程对DSC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拟合,确定了被研究TRIP钢的残余奥氏体热分解动力学因子.依此动力学因子计算了残余奥氏体热分解的动力学曲线,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
对鞍钢生产的贝氏体钢轨组织稳定性及性能稳定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针对钢轨矫直残余应力比较高的特点,重点进行了断裂韧性、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等断裂力学性能、残余应力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结合钢轨试铺考察了残余应力对钢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贝氏体钢轨组织形态及性能稳定,并具有较高的强韧性,对试铺的初步观测表明:其耐磨及耐剥离掉块性能优于热处理珠光体钢轨.
针对鞍钢按原铁标(TB2344-93)生产50kg/m U71Mn钢轨冲击性能偏低的情况,综合分析了可能影响钢轨冲击性能的化学成分、加热轧制温度、金相组织、非金属夹杂物等各方面因素,认为正常范围内的生产工艺参数对U71Mn钢轨冲击韧性的影响不大.U71Mn钢轨冲击韧性比较低是由珠光体钢轨的钢种特性决定的.
本文通过回归正交试验法,对一种钻杆用无缝管进行了调质热处理试验和分析,得出了此种高强钻杆用钢热处理工艺参数与产品最终机械性能的关系模型.验证显示,该模型再现性好,可信度高,对实际生产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伴随着出口产品的增多,国外用户对无缝钢管性能的要求更加严格.出口欧洲的S355JOH机械结构用无缝钢管,性能要求主要是保证0℃时的冲击功值.以控轧和控冷技术组合为特点的TMCP技术,是低温轧制和再线热处理的综合处理手段.通过生产实践中合理应用TMCP技术,S355JOH钢管的0℃冲击功值得到了保证,性能合格率由原来的39%提高到100%.由于钢管的综合机械性能得到提高,在材质的化学成分选择上,也可
本文针对两种在南方某地区服役的钢轨,通过金相实验、加速腐蚀实验、SEM、X-ray衍射和能谱分析等实验方法,研究了两种钢轨腐蚀的状况和规律,并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了它们腐蚀性能差异产生的原因.经过长期大气暴晒,在其表面上形成了稳定致密的保护性锈层,阻碍了腐蚀介质的进入,合金元素Cu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Cu对改善钢轨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作用机理还有待做更深入的研究。钢轨的耐蚀性和钢中的夹杂物含量、夹杂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