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利用农业灌溉工程评价方法及效果评价─以甘肃省雨水利用农业灌溉工程为例

来源 :中国水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MA87730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雨水利用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在充分调研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雨水利用农业灌溉工程的评价方法;按照层次分析法的基本要求,分层次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甘肃省雨水利用农业灌溉工程为例,通过对包括工程决策、组织领导、项目规划、施工过程、运行管理、实际完成、规划执行等实施环节的分析计算,评价了工程实施的总体实施情况。
其他文献
菹草爆发性生长会对水库的水质及输水、行洪等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菹草爆发生长时期现场查勘以及对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阐明其对水库产生的影响,并根据菹草的生理特点和水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治菹草爆发性生长的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水生态系统研究中没有自己理论的问题,从分析水生态系统的基本变化特征入手,与突变理论的基本特征进行对比,得到了可以用突变理论的基本思想去研究水生态系统的结论,并以实际应用为引例,证明了这个结论的可行性。
本文概述了目前先进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在水库防汛调度中的应用方法。从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优势、水库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等方面论述了水库建设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可行性。
衡水湖是河北省国家重点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对衡水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大量的监测资料,分析了湖内水温变化规律,阐明了水温对水质和生物的影响,提出了利用优势水温开发利用生物链的建议。
2005年辽河流域发生至1995年以来最大洪水,通过水文部门的准确分析、科学预测,省管七大水库三个阶段的优化调度,将灾害降价到最小程度,尤其是"泄水迎洪、主动防御"的第一阶段中,累计下泄水量14.13亿m,增加防洪库容4.11亿m,在防洪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由于辽河流域水资源严重匮乏,为解决防洪与兴利的矛盾,科学分析与控制预泄水量,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进行水库后期来水量分析,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理
本文对全省水文要素的特征及变化规律、全省地表水资源量和地表水可利用量、全省地下水资源量和可开采量、全省水资源总量和可利用量总量、全省供、用、耗、排水量、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全省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天然水质、现状水质、供水水质、污染状况等全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评价,并提出我省未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配置和保护的基本策略。
根据对资源水利的认识和理解,从节约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揭示了资源水利与水权制度建设的内在联系,论述了水权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对水权制度建设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首先是做好初始水权分配工作,为水权制度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培育水市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体现资源水利的真正意义。
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是我国新时期治水方略调整、实现人水和谐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洪水资源化理论的探讨,结合沧州市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现状研究,提出充分利用沧州市纵横交错河道、大量水利工程,将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洪水资源管理建议。为沧州市洪水资源化提供技术参考。
雨洪利用是解决城市缺水和防洪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更好地利用城市雨洪资源,分析城区雨洪利用的潜力和效益规模,需要分析该城区的降雨资源特性,包括城区降雨总量、降雨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及降雨的时间、空间分布特性;为了分析雨洪利用排水设施、蓄水设施规模,需要分析城区短历时暴雨、暴雨强度和设计降雨及设计降雨过程。
该研究根据黄土高塬沟壑区的水土流失规律,在对全村水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将径流高效调控利用技术体系分为径流高效调控体系和径流高效利用体系,并提出了8种径流高效调控利用模式,经过5年的研究和实践,建成了具有高塬沟壑区特色的径流高效利用示范村,在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最后提出了5条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