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地区水稻优化施氮模式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

来源 :第12届全国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_ora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2005年在太湖地区常熟市进行了不同施氮量、不同氮肥运筹以及不同施肥方式的一系列试验,系统研究了氮肥对水稻产量、品质以及氮素利用效率、氨挥发损失的影响。主要结果为:(1)太湖地区高产施氮模式为:苏香粳1号的适宜施氮量为200kg/ha~250kg/ha,可获得产量9000kg/ha左右,武运粳7号的适宜施氮量为225kg/ha~262.5kg/ha,可获得产量9000kg/ha左右,两品种基蘗肥与穗肥比例为5:5~6:4。基肥无水层混施,追肥"以水带氮"的改良施肥方法有一定的增产作用。(2)太湖地区优质施氮模式为:施氮量200kg/ha、250kg/ha,氮肥运筹为5:5~6:4。氮肥施用方法对品质影响较小。(3)太湖地区氮素利用率高的施氮模式为: 氮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的施氮量宜控制在200kg/ha以内,氮肥运筹为6:4-5:5。(4)氨挥发损失对环境效应为:氨挥发损失与施氮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氨挥发持续的时间短,土要发生在施肥后1周以内,改良和习惯的损失率分别为7.34±1.28%和9.65±1.48%。基肥时期挥发损失氮占总挥发损失氮的40%左右,采用基肥无水层混施,追肥"以水带氮"的改良施肥方法可以明显降低氨挥发损失量和损失率。(5)综合氮肥施用的农学效应和环境效应,太湖流域水稻氮肥用量宜控制在每公顷200kg~250kg,前中后期施氮比例宜采用5:5~6:4,且基肥无水层混施,追肥"以水带氮"的改良施肥方法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减少该地区的氮素损失。
其他文献
利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在计算机上对不同品种在同一栽培条件下水稻生育性状及产量指标独立变量作简单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并按对产量相对重要性较大的四个生育性状
会议
2004-2006年利用我国唯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O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以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为供试材料,设计比大气CO浓度(对照,370μmol-mol)高200μmol-mol的FACE处理(570μ
会议
楼市气氛转好,投资者的身影在楼市中若隐若现。笔者近日在拍卖场遇到一位10年来买过二十几间房子的投资者尹先生,他多年的投资经历对目前新入场的投资者或许有一定的启发 Th
用竹花叶病毒(BaMV)颗粒接种经叠氮化钠(NaN)诱变得到的水稻台农67突变体,经间接ELISA(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aMV在水稻突变体内的复制和系统性移动情形。结果表明,在所检
会议
选用氮素利用高效型和低效型具有代表性的12个粳稻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不同氮素利用效率类型水稻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N-n)、拔节、抽穗和成熟时期的氮素积累特性、含氮率的差异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给水稻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加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综述了分子标记辅
采用生产调查、田间试验和多点示范等方法,提出了安徽省水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亟需解决的关键瓶颈技术,总结和概括了安徽省近年来水稻高产栽培3大类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和4大
以Ⅱ优7号为材料,在本所实验场冬水田开展了水稻全程微膜覆盖的方式、时期及密肥试验,结果表明:微膜覆盖后只有在旱管条件下才能起到较好的增温效果,对抑制杂草的生长有明显
为了在苗期对高烟碱的烤烟种质进行分子选育提供参考.采用水培技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人工气候室对7份高低烟碱种质的烤烟进行种植,并在苗期对其叶部烟碱含量及烟碱
对11个水稻材料的幼穗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诱导愈伤组织,进而再生植株,并对再生植株进行花粉镜检,以确定其育性特点。在7个水稻材料的再生植株中发现了79例雄性不育变异株,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