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董老精神 构建和谐红安

来源 :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湖北省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gang98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安是董必武同志的家乡,学习董老追求真理、朴诚勇毅的高尚品格,学习董老立党为公、勤政为民的优良作风,学习董老坚持原则、依法办事的法治精神,从董老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中汲取营养,以此作为推动红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为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红安而不懈努力。
其他文献
董必武同志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始人和缔造者之一。本文探讨董必武同志从参加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开始的革命生涯,,他开创的革命事业和革命精神,爱国民主、民族统一的思想理论。
董必武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早年在武汉创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参加了中共“一大”,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并且在建国时,他还成为能和毛泽东一同站上天安门城楼的仅存的两名“一大”代表。董必武是一位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建党前后和大革命时期为党建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董必武为创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所付出的努力,第二部分论述了董必武对中国共产党的创
董必武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本文探讨其“一代新规要渐磨”的预见和告诫,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为铲除“五朝弊政”,建立新中国,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为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架构和发展道路及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五四运动后董必武亲自指导湖北第一师范学校进步学生组织读书团体“人社”,参加社会活动。除了“人社”,董必武同志还向农民及工商阶层传播革命思想,进而参加革命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组织工农运动、培养革命骨干,为我党早期的建设、推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的发展作出贡献。
出席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董必武返回武汉,积极地进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建党活动。领导了1922年初,1923年至1927年的湖北农民运动,成为全国农民运动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
《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的大型政治机关报和机关刊物。董必武参与领导《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在武汉的筹备工作,帮助解决办公场所、注册出版等事宜,使其能在武汉公开创刊发行,广泛联系各界人士和人民大众,指导国统区民众开展卓有成效的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促成国共两党抗日合作。
中共成立前,董必武在武汉从事一系列革命活动,对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中共的成立起了重大作用。创办私立武汉中学,并与陈潭秋指导学生办起《武汉中学周刊》,给学生以丰富的语文和革命理论知识和进步思想。董必武在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训育主任,积极开展促进国民党改组,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工作,组织学生运动,培养革命新生力量。洛川会议后,同国民党湖北地方政府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国民党统治区抗日救亡
在大革命时期和抗战时期,董必武先后在汉口主持创办了《楚光日报》、《汉口民国日报》和《新华日报》。这三次办报革命实践,在我党的新闻报刊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影响力,也积累了众多宝贵的革命宣传经验。回顾董必武在汉的三次办报革命实践的历史,对于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董必武研究,指导和启发我国当今新闻事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董老自1932年秋到达苏区,至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离开苏区,前后三个年头。但他在那一时期的各项工作都与司法工作紧密相关,他参与创设苏区法律制度、审理重大案件、完善司法机构的革命实践,使得他的法学思想逐步成熟。他高度重视司法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司法程序,大力提倡司法群众路线的思想和观点,成为中央苏区法治建设优良传统,并为以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建国后的司法实践一脉相承。
董老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学贯中西,实践不辍,贡献卓著。在革命历程中,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精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扬弃和改造的结晶,提出民主的真谛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政府的权源出于群众”,这才是真正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