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锡核大环化合物[(n-Bu)SnS(CH)COO)]的合成及晶体结构研究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金属引导的自组装构建大环空腔结构已经成为探索新型材料和新型药物的有力工具,本研究分别用3-巯基丙酸与n-Bu<,2>SnO缩合及用3-巯基丙酸与二丁基二氯化锡在乙醇钠做碱的情况下自组装反应同时得到了同一种具有六锡核六配体的24元大环化合物。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体学参数a=19.403(2),b=18.3725(19),C=25.511(3)A,α=90°,β=91.284(4)°,γ=90°,V=9091.7(17)A<3>;Z=4,Dc=1.477 Mg/m<3>,F(000)=4080,and μ(MoKa)=1.808mm<-1>,最终偏离因子R1=0.0451.wR2=0.0938。
其他文献
近年来,人们基于各种Schiff-base含有-CH=N-结构的特殊性以及制备方法简单的优点,合成了种类繁多的Schiff碱,并同时发现其与过渡金属形成的配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癌、抗病毒、抑制细菌生长等生物活性。本文用到的氨基酸席夫碱的合成中,配合物的结构是四配位的平面四边形结构。
本文通过自组装的方法设计合成了一个新颖的稀土-过渡混金属配合物[TbAg3(dna)36H2O]·3H2O。解析了其晶结构,并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基于磺酰化氨基酸配合物在生物活性、磁性及荧光等方面的潜在应用,本文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一个新的配体-对羧基苯磺酰甘氨酸(L),并利用该配体合成了两个结构新颖的过渡金属(Co、Cu)配合物,其组成分别为:[Co3(bipy)3(H2O)6(L3]n(1)和[Co2(bipy)2(H2O)3(L2]n(2)(L=对羧基磺酰甘氨酸,bipy=4.4-联吡啶)。配合物(1)为一维三链结构,配合物
通过三齿膦配体[(C6H5)2PCH2]3CCH3与(μ3-CR)Co3四面体羰基簇合物母体簇合物PhCCo3(CO)9,和(CH3)3CO2CCCo3(CO)9,进行取代反应,合成了两个新的金属簇合物。利用IR、HNMR、PNMR、MS等分析方法对新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近年来,合成具有高氧化态的多核锰簇合物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原因之一是锰簇合物可以模拟植物体内光合作用的中心。而具有更高核数的Mn(y≥4)团簇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它们结构所表现出的完美性,更重要的是这些化合物可以用作单分子磁体的潜在应用前景。目前,文献上已报道了许多具有高氧化态(Ⅱ/Ⅲ,Ⅲ/Ⅳ or Ⅱ/Ⅲ/Ⅳ)的锰簇合物。本文报道一个以水杨醛肟为配体的六核锰簇合物。
以戊二酸和癸二酸为原料与丙炔醇反应,合成出两个新的有机二酸二丙炔醇酯化合物。分别用这两个二炔化合物与Co(CO)反应,得到两个含CoC核的二元炔桥四面体钴羰基簇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HNMR谱对所有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本文合成了一个结构新颖的一维链状稀土-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CeCo(2,6-pydc)(HO)]·(HO)}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IR谱表征和单晶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一维的链状聚合物通过氢键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含有开壳层分子单元的分子固体的磁性──分子磁性研究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跨学科前沿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利用邻氨基对苯二甲酸,单酰氯和乙二胺合成了一种新的配体Haeoe,进一步合成了新的单核配合物。
近年来,合成新型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该类聚合物具有多孔框架结构,在催化、分离和分子识别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合成了一个新的一维梯状配合物[Cu(CHNO)(dca)],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表征,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并研究了其磁性能。
具有新颖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质的稀土配位聚合物在材料科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大的关注。本文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个三元钬-2,2-联吡啶-3,3-二羧酸-邻菲咯啉稀土配位聚合物{[Ho(bpdc)(phen)(HO)]6HO},表征了晶体结构,配合物为一维zigzag链,通过π-π作用和氢键形成二维网状结构,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磁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