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GNSS卫星钟钟差周期特性初步分析

来源 :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73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精度的卫星钟差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时精密单点定位和授时服务的重要基础,外界环境对卫星钟本身的影响和卫星钟差的解算过程都可能将周期性带入到卫星钟差的结果中,因此卫星钟差周期性的研究对于卫星钟差的预报和卫星钟的性能分析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际GNSS服务以及其分析中心GFZ提供的钟差结果,对四个主要GNSS系统不同类型卫星钟钟差单日拟合的精度、卫星钟差的周期特性进行了比较,结合不同类型卫星钟的特性对周期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拟合结果表明:目前在轨的GPS卫星搭载的Rb钟和Galileo卫星搭载的氢钟对应钟差的单日拟合精度更高,约为0.3ns,BDS的次之,GLONASS的拟合精度相对较差,约为9ns.拟合残差的频谱分析结果表明:除搭载Cs钟的卫星外,其他卫星钟差都表现出周期特性,而且卫星的钟差周期与轨道周期近似相等;由于缺失钟差与补齐的钟差会有一定差距,且钟差本身有一定误差,钟差周期与轨道周期会有几秒钟的差距;比较卫星钟差拟合残差振幅和反映卫星所受光照时长的参数太阳角发现:两者成反比关系,说明卫星钟差表现出的周期特性不仅与轨道误差有关,还与原子钟本身的热敏感度有关.
其他文献
GNSS测量及观测噪声概率分布是卫星导航定位完好性信息处理中重要的统计基础.通常情况下,伪距观测噪声服从高斯分布,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其分布具有非高斯性,这些特性对于导航解及解的完好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用户实际观测数据,研究了对GNSS测量及观测噪声概率分布的建模方法。设计了四种建模方法,并采用两步法建模进行拟合度检验。仿真结果表明,在伪距观测噪声为非高斯的情况下,采用平均分布和正态分布相叠加、
木文基于GPS/BDS组合PPP,将RCB参数引入接收机钟差改正,利用多站多大的实测数据分析了RCB单大变化及多大的变化。当卫星数量足够多时,RCB值是一条平稳的曲线,总体趋于某个值,相同类型接收机的RCB值大小相近,但不相同;不同类型接收机之间的RCB值差异较大。重点分析了,在卫星数量不足时,RCB估值会发生较大波动,造成这种波动的原因与RCB参数的估计方法相关性较小,初步分析是由于历元缺失重新
空间冷原子钟是在空间微重力环境实现的高精度空间频率标准.适应空间环境的控制电子学用于产生原子钟操作定时序列信号,控制激光、微波和磁场信号相互协同工作,完成原子的冷却与俘获、抛射、后冷却、选态、Ramsey作用和探测,获得了原子飞行时间信号.由于磁场的变化会影响原子钟的稳定度和准确度,为了适应空间轨道磁场的变化,控制电子学需要对冷原子钟的磁场进行自动补偿,研制了高精度的磁通门测量电路,并实现了磁场的
完好性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一个重要服务性能,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Receiver Autonomous Integrity Monitoring,RAIM)是完好性监测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对RAIM方法的研究,可以提高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用户终端的服务性能.随着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组网,接收机可以利用的信号源越
针对GNSS的欺骗式干扰是一种隐蔽的蓄意干扰,可欺骗GNSS接收机得到错误的定位、导航、授时结果.由于欺骗式干扰与真实卫星信号在时频域都十分相似,使得识别抑制欺骗式干扰变得十分困难.因此,利用欺骗式干扰的空间特性估计出干扰来向,对后续的干扰抑制非常重要.目前公开的文献中提出的欺骗式干扰来向估计方法通常是基于多天线的,本文借鉴合成孔径雷达的思想利用单天线沿固定可控轨迹运动形成的合成阵列来进行欺骗式干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在线零值测量的系统状态评估平台构想.该平台以链路零值和设备单机零值测量为主要思路,将系统运行状态评估、设备健康状态评估、备件上线运行能力预估及系统设备维护需求及备件补充建议生成进行综合设计,通过对链路零值及各在线设备时延变化趋势的实时监测和统计分析,进行系统在线运行能力和设备单机性能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和设备故障统计结果,生成系统维护需求和备件补充建议报告;利用零值测量设备和分时
针对国内导航卫星有效载荷和测控各自使用独立上行信道进行数据注入的特点,文章对L频段和S频段的上行通道进行了融合设计,提出了一种采用卫星S频段应答机作为整星上注通道的方案,实现整星遥控数据和导航上行注入信息的接收;设计遥控指令与应答机自主检测相结合方式实现内部晶振与外部时频设备的切换,既实现卫星转移轨道段测控功能,又能完成工作轨道段的测控功能;对现有非相干扩频测控体制信号格式做进一步改进,实现有效载
在2015年,针对平方公里阵列射电天文望远镜(SKA)的时频同步需求,提出了适应星形拓扑结构的1f-2f高精度参考频率传输与同步方案.在2015年9月,该方案在SKA南非台址的架空光纤上进行了外场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案对光纤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架空光纤温度的剧烈变化引入的噪声不能被系统完全补偿,致使系统频率传输稳定度恶化.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和分析,我们将频率传输稳定度的恶化的主要原因归咎于系统中
RDSS作为北斗卫星导航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完成定位、授时、短报文通信等功能.在地面运控中心站建立一套RDSS入站频谱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RDSS入站频谱受干扰情况,准确判断干扰来源对于快速消除干扰影响有积极意义.本文对RDSS的入站干扰来源进行分析,针对不同来源提出不同的干扰排查方法,设计相应的排查试验,为准确判别干扰来源提供参考依据.对于RDSS入站频谱监测系统监测到的干扰,有的落在工
实时PPP技术蓬勃发展对实时钟差的超短期预报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北斗卫星类型不同,其钟差序列存在的周期项较为复杂.因此,为了保障实时钟差的高精度要求,又要有一定时间的外推以防实时数据流中断,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北斗的超短期钟差预报模型.本文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北斗钟差线性预报结果的残差进行分析,获得预报残差中的周期项,将得到的周期项模型应用到后续滑动预报中.分析比较了传统线性模型和新模型的预报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