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29日北京地区沙尘天气数值预报分析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flytekmi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沙源和实况气象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发展的区域沙尘耦合模式,对2004年3月29日北京及周边地区扬沙天气过程进行数值研究.模式预报出大风、垂直速度等气象条件要素演变,表明导致此次沙尘过程的发生、发展主要因素是大风、上升气流以及沙源分布等.从天气实况沙尘图与预报沙尘区随时间演变过程看,模式预报的沙尘范围和强度与实况结果基本相符;沙尘数值预报模式能够较好地预报出此次沙尘过程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和移动路径等,较全准确地描述了本次沙尘过程的形成演变和移动等特征.从模式预报的北京地区沙尘浓度的垂直廓线和沙尘强度表明本次沙尘的沙源以本地扬沙为主.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利用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蒲公英"台风在台湾和浙江两次登陆过程的结构变化,发现第二次登陆后,气旋的结构反而变得更有组织性、更紧密,并用雨带分布、地面涡度分布的
本文对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特征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两次强对流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高、低空西南急流适宜配置而引起的高低层动力场的
会议
海上风力的大小关系到出海船只的安全,直接影响到海洋渔业、航行、旅游行业的开展,但由于海上测点及资料较少,所以对海上风力的预报研究较少.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本文利用2000年
会议
本文利用卫星云图、常规观测资料对0407号台风"蒲公英"移动路径、登陆温州乐清后强度变化及成因进行了分析,表明:"蒲公英"路径主要是由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共同作用决定的;登
会议
在对流性天气过程中,回波的合并往往容易引发强对流的发生,本文针对2004年7月6日发生在浙江中北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舟山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此次天气过程中出现的
本文基于β平面通道准地转正压位势涡度方程,用Wavelet-Galerkin方法导出了以Daubechies周期小波尺度函数为基底的小波谱模式,首次提出了小波格谱变换算法,大大减少了模式非
会议
本文采用了浙江省地方和部队1990~2001年地面气象信息化资料,对以路桥机场为中心、方圆200公里范围内浙东沿海地区24个军地测站的强对流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浙东沿海地区强
本文主要利用NCAR和NOAA的新一代中尺度模式WRF(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对2003年7月1-10日期间发生在我国淮河流域的2次异常持续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并研究了
会议
本文着重讨论了MM5模式中的噪声问题及初始化方法.有证据表明,在MM5预报中有显著的虚假高频振荡存在,特别是对观测资料进行客观分析的过程也会对模式的初始场增加额外的噪声.
会议
本文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南京夏季梅雨期短期降水分级预报.首先,根据梅雨期天气特点,用统计和动力学方法从HLAFS(高分辨率有限区域预报系统)资料中寻找预报因子;然后分别用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