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创面窦道形成机制及外科治疗探究

来源 :全国第二十三届烧伤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ongc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大面积烧伤创面往往容易合并感染,我国是结核病高发国家,一旦烧伤创面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从而形成结核性创面,则可出现组织内多发窦道,病程冗长,迁延不愈,复发率高,但其多发窦道形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构建结核性创面动物模型,探究结核性创面多发窦道的形成机制,以期进一步指导结核性创面的临床治疗。研究方法:斑马鱼感染海分枝杆菌模型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结核病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另外近年斑马鱼作为创面愈合模型也被得到了肯定,因此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在成年斑马鱼背部肌肉浅层注射海分枝杆菌,来构建结核性创面动物模型,并对创面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和抗酸染色检测。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在成年斑马鱼背部肌肉浅层注射海分枝杆菌可以形成慢性深在的创面,其病程及组织病理与人结核性创面相似,对其组织行抗酸染色可查见大量抗酸杆菌。组织病理检测发现肌肉层肉芽肿间可见肌肉裂隙,这些肌肉裂隙从肌肉深层纵行延伸到肌肉浅层,并可见局部肌肉组织破坏。研究结论:肌肉裂隙为结核性创面窦道形成早期,干酪坏死组织可由这些肌肉裂隙流出,久而久之,形成深层潜在多发窦道,经久不愈。目前针对结核性创面的窦道清创术,大都集中于创面局部,难以将创面附近的潜在窦道完全清理干净,因此,随着病情进展,结核性创面有着较高的复发率,故结核性创面病人除了局部清创治疗,还需要加强抗结核治疗及免疫调节治疗等系统性长期治疗。
其他文献
  应激性溃疡是临床危急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通过动物模型来研究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已成为热点。本文概括了多种动物的应激性溃疡模型
  目的:探究针对糖尿病合并烧伤患者的有效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9月到2014年9月收治的33例糖尿病合并烧伤患者,将其以摸球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18
会议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缺乏针对性治疗措施,其病死率高。随着失控的炎症反应引发MODS理
会议
  目的 初步探索信号调节蛋白a (SIRPα)在烟雾刺激肺上皮细胞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制备香烟烟雾凝聚物(CSE),按最佳浓度刺激人肺上皮细胞,ELISA法检测IL-8、MCP-1、GRO-
会议
  目的 初步摸清2010-2012年度北京京西北地区结核性创面流行病学数据、特点和规律,填补我国目前在此方面的空白,为后期的临床研究提供可靠数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
会议
  目的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及扫面电镜(SEM)对黑素细胞(MC)分泌黑素小体前后表面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证明黑素小体主要通过胞吐方式进行分泌和传递。方法 从包皮组织中提
  目的 研究MiR-146a在吸入性肺损伤中调控炎症反应的机制,为MicroRNAs靶向干预或治疗吸入性肺损伤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146a的靶基因,构建miR-1
会议
  目的 采用即刻共培养的方法建立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模型,为研究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黑素小体传递机制等后续研究提供简便、快捷、可靠的共培
会议
  损伤与抗损伤这对矛盾的统一体贯穿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始终,有损伤就必然有抗损伤,这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当吸入性损伤出现后,机体立即启动抗损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