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民族古村旅游:一种新的中式国际旅游项目营造的探讨和分析--以浙江金华“海外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或金华Homestay为例

来源 :全国首席旅游规划师联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car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旅游发展的历史上,旅游按照不同的角度被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比如在瓦伦·斯密斯主编的《东道主与旅游——旅游人类学研究》一书中,她按照不同游客的休闲流动性,把旅游分为五种形式:民族旅游、文化旅游、历史旅游、环境旅游、娱乐旅游.这其中,“民族旅游”指以地方的“奇异”和异域的民族风俗习惯为特色的旅游.“文化旅游”指包括参观“如诗如画”“古老”“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古老的、如诗如画的地方”通常又与怀旧的乡村旅游联系在一起.如果“古老的、如诗如画的乡村”是位于异域的民族或者国度,不妨综合地称之为“民族乡村旅游”. 根据整个项目的设计,一方面是以金华的古村落为基础,向国内外推广“金华古村落”,为金华村落营造“家+”的旅游经营模式,另一方面力图借助于金华的“古村落”,把金华推出去,让世界知道“金华”。按照上述的项目目标,整个项目的重心似乎应该落在“古村落”。精心地“美化”村落,充分地挖掘乡村文化,把乡村的怀旧旅游做到充分,似乎应该是工作的重点。但是根据整个项目的安排和节奏来看,项目活动中涉及内容非常多,不仅只是乡村体验,还有各种城市文化和工业产业的体验和参观。
其他文献
苗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分布广泛,是国内游客最为熟知的少数民族之一,西江苗寨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保存了完整的苗族“原始生态”文化,被誉为观赏中国苗族文化艺术的“天然博物馆”.西江旅游从80年代的默默无闻到近十年的声名鹊起,摸索出了特有的民族旅游发展路径.西江结合苗族文化的关键符号打造苗族乐舞表演等旅游产品,在当今各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中却越来越趋同化.表面看,民族文化关键符号与协
笔者认为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成熟,兼并秀美风景和文化内涵的民族旅游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相比较而言,民族旅游投入少、投资小,在短时间内的正常运转经营即可收回成本。但是也有人提醒到,在看到民族旅游良好发展态势时,也要注意经营中碰到的实际困难。很多少数民族在村落之中,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导致经营中问题不断,比如自来水的供应、无线网络的建设等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对于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习俗,游客是否
民间传说是最具特色的地域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飞速发展的当下,传说一方面可使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可使游客对文化背景的了解更加清晰,因之在旅游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提升地方旅游文化品位,吸引游客的重要推手.那么,民间传说如何在旅游发展背景下,实现有序开发和自身的传承?本文拟以湖南省溆浦县山背村的传说为例,略作探讨.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是相辅相成的,旅游开发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
在当代社会,产业化开发和商业化利用已成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我存续的重要方式.民间信仰类非遗因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神秘的宗教色彩备受旅游者青睐,其集体性的实践行为——祭祀仪式已成为旅游市场中一类集“展演性”与“参与性”为一体的旅游文化资源.较之其他类型,信仰类非遗的本质属性在于神圣性,是信仰群体宇宙观的具象表征及其处理人神关系的外显形式.因而,关涉族群神灵世界、意义世界的神圣仪轨通常具有庄严性、绝对性
丽江的外国人业已成为丽江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丽江旅游场域中的一个特殊族群。中国人和外国人、中国游客和外国游客、丽江人(云南人)和外国人之间,形成一个东道主与游客之间的相关的族群关系。在这个关系中,以游客主位的视角而言,外国游客是观察者,东道主是被观察者;而以东道主客位的视角来说,东道主也会主动观察,他们观察这些外国人来丽江的目的、他们的举止行为、他们的旅游方式乃至他们的外表长相,等等,这里,外
寻根之旅几乎跟随离散现象而出现.本文基于在老挝、泰国和中国苗族聚居地所做的多地点田野调查,参与观察了不同国家的苗族在寻根之旅中的交流和互动,分析苗族同胞交流过程中所体现的政治、历史和文化动因,以及这些不同因素怎样建构了全球苗族认同。本文首先进行文献梳理,其次介绍苗族寻根旅游的现象,进而分析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最后讨论全球苗族或泛苗族认同。
人类学看问题,最重要的观照方法之一便是“整体观”(holism),人类社会中一个现象的出现,必定与其他多种现象相关联,不管是历时的还是共时的,生物的还是文化的,行为的还是心理的,生计的还是形而上的.由此,人类学常常被看作是一门整体性的科学.在人类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早期人类学尚未进入大学体系之前,博物馆曾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田野调查、博物馆和档案馆、教学,曾经被认为是人类学民族志的三大机制,
旅游是现代性的表征之一,也可以说旅游是“现代性的后果”.首先,欧洲殖民所获得的“战利品”被大量运送回国,人们将其分为“自然之物”和“人工之物”展出在“珍品陈列柜”中,这既是博物馆的起源,也是现代性的起源.其次,17世纪欧洲的“大旅行”成为贵族子弟和富家子教育的必需组成部分.旅游人类学的先驱者将旅游现象本身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论述旅游在现代性语境中的内涵和功能,认为旅游的社会学研究和人类学研究只有
饮食与旅游皆为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现象,也是人类学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人类饮食行为并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同时也具有各个社会文化背景下约定俗成的意义,食物如何取得、如何处理、如何烹调、如何消费都因文化而异.人们通过饮食的象征内涵来传达自身的需求与思想.而旅游活动存在着一系列与世俗生活的反差.人们在乡村休闲旅游行为中表达自身对变换日常现代化饮食体验的诉求,并且回归传统饮食体验的行为背后有深刻的文化与社会根源.
随着3G、4G等无线网络在全球的逐渐覆盖,智能手机、PDA、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正在以便携、实时、精准、个性等特征深刻影响消费者的旅游观念、旅游行为和旅游习惯,由此颠覆性改变着旅游市场需求结构、内容和形式,扩展了区域旅游合作的空间.缅甸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的成员国之一,也是次区域旅游业发展最为落后的国家.随着次区域信息高速公路合作项目的深入推进,互联网将逐渐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