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余辉辅助光催化的设计及其持续降解活性研究

来源 :第十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z_8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余辉光催化剂是性能优秀的新型功能材料,能高效利用太阳光进行环境净化.研究表明,具有优异可见光响应活性的光催化剂与适量长余辉材料进行有效复合是获得持续催化降解能力的关键.这类长余辉光催化剂不仅可以在光源照射下高效降解污染物,而且关闭光源后,在黑暗中,仅依赖肉眼可见的长余辉仍能继续进行催化降解反应.
其他文献
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的广泛开发与应用必然导致其在环境中出现的几率大大提升。凭借自身超强的吸附能力,已有研究者们尝试使用GO 来吸附去除环境中存在的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Polychorinated biphenyls,PCBs)[1-2]。因此,探究二者的复合毒性为避免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的 “二次污染”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建立复合污染条件下的环境标准提供了必要的实
Dos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of nanomaterial(NM)toxicity.Low levels of NMs are considered to be safe[1].In this study,we analyzed the potential toxicity of Graphene at relatively low conc
随着新型可见光响应催化剂BiOI 的迅速发展,纳米BiOI 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采用体外实验方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溶剂(乙二醇、乙醇及水)制备的BiOI 光催化剂对人永生化表皮(HaCaT)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BiOI 的细胞毒性作用及毒性机制。
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发展迅速,但其潜在的生物风险不容忽视,开发快速有效的评价方法是评价纳米材料环境影响的关键。这里我们汇报一种以PC12 为检测模型的单细胞生物传感器芯片来进行银纳米颗粒毒性的快速检测和分析。不同于传统的以生物化学为基础的检测方法,这种神经芯片可以快速分离、存储和分析单个细胞,并进行多个单细胞的即时分析。在不同大小的银纳米颗粒的作用下,利用这种生物传感器内内置的微纳电极,可以定量和动
纳米材料作为新型污染物,其生态毒性效应已成为近年来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课题。本研究以不同粒径(40、100nm)球状纳米氧化铜为研究对象,以微米氧化铜和铜离子为对照,通过水培实验、通道抑制剂实验和分根实验等,研究了水稻对纳米氧化铜的吸收积累和毒性效应。纳米氧化铜在水培系统中团聚效应和离子溶出效应明显,分别与其初始粒径呈正、负相关关系。
Objectives PCDD/Fs are among the most toxic substances known to mankind.Maximum reduction and elimination of PCDD/Fs from the emission sources are the priority of many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Cat
Formaldehyde(HCHO) is one of the major component of indoor air pollutants due to its broad applications in decorating and furnishing materials,which would result in great threats to the human health.
甲醛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室内有机污染物,危害较大.基于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的室温催化氧化技术是最有潜力的甲醛净化方法之一.前人研究发现表面羟基在甲醛的催化氧化中起到重要作用,设计功能性表面羟基可有效提高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性能[1,2].
温和条件下选择性活化烷烃中的碳-氢(sp3)键来获取价值更高的有机化学品,对于基础化学研究和工业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光催有机合成作为一种利用太阳能作为能量来源、以分子氧作为氧化剂,在室温或者较低温度下实现有机物选择性氧化过程而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本课题组通过设计一种螺旋状Ag/C3N4/BiVO4光催化剂,选择性氧化烷烃中的碳-氢(sp3)键生成酮或者醛类物质.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1-xCexNiO3/凹凸棒石(ATP)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紫外可见漫反射谱(UV-Vis)等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结构、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并将其运用到光耦合脱硝中,探讨不同参数对氮氧化物去除率的影响。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