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矿资源潜力与构建铁矿安全保障体系建议

来源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f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国、内外铁矿资源形势风起云涌,中国步入国际三大铁矿石垄断集团设下的铁矿石进口陷阱.世界铁矿石资源丰富,几乎可以满足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完成工业化的需求.我国铁矿石勘查潜力很大,中东部地区500米以下的深部有很大的找矿空间,西部地区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已查明资源储量有一半没有占用,其中大部分可以经济利用,有较大的开发潜力.面对铁矿石国际贸易的寡头垄断,我国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和有效利用境外并举的铁矿石战略.通过加强国内铁矿勘查,强化产能建设(与储备),强化开发利用技术创新,适当调整税费,建立铁矿石立足国内保障体系;通过增加国外份额铁矿石,加强境外铁矿资源勘查开发基地建设,拓宽铁矿石多元化进口渠道,加快构建境外铁矿石保障体系.
其他文献
自2009年国土资源部开展地质改革发展找矿大讨论以来,随着地勘基金的运行,地调项目收官,谋划“十二五”规划,启动保障工程,推行部省联动、整装勘查,倡导新疆358工程、泥河、嵩山模式,国家对地勘业的管理和运行方式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捩点。化工地勘行业及国有地勘单位又面临新的形势、新的考验以及如何应对的问题。
本文主要根据陕西省地勘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并结合全国及地方矿产资源勘查的现状及地勘行业特点,从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的实际出发,重点论述了地勘单位进行以企业化经营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的必要性,并从做强做大地勘主业,进入矿业开发领域,走探采一体化道路以及树立大地质、大市场、大矿产理念,积极发展多元产业等方面对该局发展的战略思路选择进行了全面阐述.同时结合几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其应对企业化经营的具体策略进
可持续发展作为评价一个单位是否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对地勘单位成长、壮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我队实际,概括指明了在地勘单位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从观念、制度和结构等方面就地勘单位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简要剖析.
在地勘行业体制转轨时期,矿产资源勘查市场的融投资方式仍将是以债权融投资为主,股权融投资为辅.地勘基金模式已被严重异化,资本市场模式恐是为期遥远.政府出资建立准商业性的信用担保机构是矿产资源勘查市场融投资方式的现实选择.
地质勘查管理存在多头管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等问题,制约和影响了地质勘查工作的快速开展.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要求,遵循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原则,进行地质勘查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起充满生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管理体制,促进地质勘查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本文从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当前地勘单位完全市场化过程的两个必要条件.阐述了本局资本的原始积累完成后,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大公司战略.
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始于上世纪8O年代,已经历时经三十年,尤其是在地勘单位属地化后,需要加强地勘单位的市场经营理念,建立市场化的经济核算管理方式,进而实现公司治理制度.这一点,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进地质勘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变,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质工作体系”,“培育壮大商业性勘查市场主体,确立企业在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地位”,更要求加快地勘单位企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矿产勘查业成为制约矿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在分析我国矿产勘查新机制构建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加快构建我国矿产勘查新机制提出如下建议:确立企业在矿产勘查中的主体地位、拓宽勘查投资渠道、规范矿权交易市场、完善退出机制、建立优惠勘查政策、强化政府职能发挥.以期能对构建我国矿产勘查的长效机制,实现矿产资源持续供给有所帮助.
目前,我国基础地质工作薄弱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观,这严重地影响了地质找矿、社会服务以及"大地质”事业的发展.究其原因,既有历史遗留的原因,也有人员缺乏、投入不足的原因,还有新理论新技术的影响.为了加强基础地质工作,需要建立基础地质工作稳定投入机制、基础地质工作方法技术的管理体系,建实建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队伍.在加强基础地质工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突出重点,建立图文更新机制、注重实践型人才培养等问题.
我国地勘经济经过了五十年经济发展、三十年改革开放历经了五次起落,传统地质已走到尽头,改革发展举步维艰.为摆脱困境,必须推陈出新.本文从反思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公益性、商业性三个界定入手,通过创设找矿权重新整合理顺三个界定为公益性地质、商业性地质和商业服务性工程勘查,在理顺其依存关系同时,实现地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地质找矿不断有新突破和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