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地区紫外线分析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y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2003-2004年济南市紫外线观测资料和历史同期的地面太阳辐射资料,分析了济南地区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济南市同期的温度、湿度、云量和气压等气象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紫外线辐射强度与气象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紫外线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天空状况对紫外线强度的影响较大,其中又以低云量对紫外线辐射的影响最大.而从相关性来看,气温与紫外线辐射强度的相关性最好,其次是气压,通过对气象环境的预测,可以预测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变化.
其他文献
利用1992年-2005年HALOE资料分析了北半球20°N~50°N纬度带和我国上空平流层的臭氧、水汽和甲烷的变化趋势,并与平流层温度的变化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些微量气体的季节变化、准两年周期振荡和长期变化趋势都很明显,但在平流层的不同高度上它们的变化趋势不相同.平流层温度变化与臭氧、水汽和甲烷有密切的关系.在平流层中下层,温度变化趋势与O3混合比的变化趋势相同.而温度变化趋势
宁夏春季沙尘暴短期气候趋势预测系统是对1961-2003年北半球500 h P a月平均高度场、太平洋月平均海温场、气压场、500h P a月环流特征量和宁夏18个主要测站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春季及春季各月沙尘暴日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宁夏春季沙尘暴气候特征,沙尘暴多发年、少发年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沙尘暴气候趋势预测等内容的基础上建立的.本文介绍了该系统所含概的资料处理、信息分析、沙尘暴特征、
本文利用1992~2005年站邵武市的探空、降水量和酸雨资料来分析邵武市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度、酸雨出现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降水量对降水酸度、酸雨出现率有明显影响.(2)逆温层对酸雨的影响也很明显,逆温特征越明显,降水pH值越低,酸雨出现概率越大.(3)1500米高空风速、风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邵武市降水酸度和酸雨出现机率.(4)邵武市上空850 hPa~700 hPa高度层在暖平流控制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福建省的酸雨现象日趋严重.刘京雄等在对闽南地区酸雨与影响天气系统的统计分析中发现:闽南地区有一半的降水出现了酸雨.闽西的龙岩、三明两市也被列为国家酸雨控制区.酸雨的污染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需要控制的环境问题.刘京雄等在对闽南地区酸雨与影响天气系统的统计分析中指出:在闽南地区,与锋面伴随的850hpa冷槽型、暖式切变型和冷式切变型,酸雨出现率大,倒槽型最小.降水酸度的变化除了
通过对德州市52年日照、云量、雾日数等资料分析表明,德州市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均呈减少趋势,低云量呈增多趋势,总云量呈减少趋势,轻雾、雾、霾出现日数呈增加趋势,沙尘暴、扬沙、浮尘日数明显减少.分析表明德州市日照减少主要是由于低云量增加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气溶胶增多造成.
珠三角地区CFC-11,12,113以及HCFC-22总体上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深圳,香港,澳门,广州)浓度较高.17个广州-海南沿途观测点4种气体(除HCFC-22外)的浓度分布整体较为集中,其中CFC-11和CFC-12在个别观测点(如新梅和关塘)出现异常极大值.2001年3月7日至3月8日,广州3种CFCs(除CFC-113外)以及HCFC-22的日变化幅度较大,但未呈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
分析了临安春、夏、秋、冬四季气溶胶质量浓度、离子与碳成分特性.对不同粒径气溶胶成分分布特点作了较详细的分析.气溶胶质量浓度、可溶性离子浓度以及碳成分特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整个尺度范围内,气溶胶质量浓度季节变化特点为春季浓度最高,冬季次之,夏季浓度最低.可溶性离子成分在气溶胶中占的比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可溶性离子浓度占气溶胶质量浓度的百分比最高,春季占的比例最低.其中,SO42-和NH4
利用1961~2003年辽宁53个气象观测站春季沙尘天气资料,分析了辽宁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500hPa高度场、海温场、地温、月平均气温及环流特征量等多种气候因子对辽宁沙尘天气的影响.研究表明:前一年春季4月东亚至北太平洋地区的正高度距平控制、前一年2月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及全省平均气温偏低和前一年沈阳1月地温的下降,对辽宁沙尘天气日数的增加贡献很大.尤其是沈阳北部及阜新地区沙尘出现的多少受
借助mozart模式,逐一计算分析影响大气中CO浓度变化的各个物理化学过程,发展一种新的方法,利用2004年MOPITT卫星观测的月平均CO柱总量浓度反演CO的源排放,得到2004年3.75*3.82分辨率的格点源强分布,为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起到一定的参考依据.对比模式模拟与mopitt观测结果表明,总体上MOZART模拟计算的CO分布比MOPITT的CO浓度要低20~40%,但在冬季欧洲、南美、
文中对2005年5月10日出现在冀南地区的强对流型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从沙尘暴形成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沙尘发生时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垂直结构迫使本地沙尘向空中扬起,上游沙尘暴多发区的沙尘通过高空西北气流输送到下游地区;高空急流高度下降引起的动量下传是地面产生大风及沙尘暴的动力因素;沙尘暴区上空螺旋度垂直分布为高层负值、低层正值或对流层均为正值分布,水平分布特征则反映了强对流天气的位置,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