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状流的Euler-Lagrange双向耦合数值模拟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项流2009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ang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Euler-Lagrange双向耦合方法模拟了气液两相流动情况,分析了气液两相流中气泡的分布情况和气泡对液相湍流流动的影响。连续相N-S方程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求解,气泡运动轨迹采用Lagrange法跟踪,相间作用力考虑了相间阻力、剪切升力、壁面升力、压力梯度力、附加质量力、重力和浮力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气泡在剪切升力的作用下在壁面附近有聚集的倾向,而且对液相的湍流流动有一定的影响,即气泡的存在使壁面附近的平均速度有所增加、中心处速度变得比较平缓,使湍流强度、雷诺应力和湍流能量产生项有一定幅度的降低,对粘性应力和其它能量分配项没什么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海洋油气开采不断向更深的水域发展,连接海底管道和浮式生产系统的管段采用柔性上升管。由于柔性上升管的长度和巨大的静水压头将引起严重段塞流,并会造成多种危害。本文对柔性上升管中严重段塞流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柔性上升管中严重段塞流的周期可划分为与竖直上升管类似的4个阶段:液塞形成、液塞流出、液气喷发和液体回流。柔性上升管中严重段塞流的发生范围比竖直上升管系统稍有缩小,柔性上升管系统的布置
本文利用环形电导探针和压力、差压变送器获取不同气液相流速下的压力和压差波动信号,通过压差互相关方法,计算了段塞流的长气泡长度。研究发现,长气泡长度受气液相流速的影响很大,长气泡平均长度随折算气速的增大而线性增加,随折算液速的增大而减小,长气泡长度与倾角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
本文对喷嘴喉部直径为8mm、出口直径为9.6mm,压力为0.2~0.6MPa的蒸汽在温度变化范围为20~70℃环境水中形成的超音速蒸汽浸没射流凝结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观察到了五种典型的汽羽:渐缩形、膨胀-收缩形、双膨胀-收缩形、膨胀-收缩-发散形和发散形汽羽。实验测定了流场的压力分布并对轴线压力分布规律与汽羽凝结形态进行了对照分析;同时给出了流场的压力分布图,反应了流场中压力的影响范围随着蒸汽入口
为深入了解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后,不同物性废水液滴在低温烟气环境中的蒸发特性,本文在欧拉-拉格朗日坐标系中建立了不同物性液滴在低温烟气中蒸发的物理数学模型,考虑了液滴物性受环境温度影响的变化。结果表明:运动液滴突然进入气体环境中蒸发时,在环境气体温度不高、主体气流对液滴运动有阻碍作用的条件下,蒸发过程中传热传质平衡的结果使液滴蒸发表现出快慢的差异,它主要由环境气体传给液滴表面的热量决定,并且发现主体
本文对气相湍流采用雷诺应力模型结合颗粒拉格朗日轨道模型,研究了颗粒弛豫时间τ+为0.1—100量级微细颗粒在壁面上的沉积特性,考察了流动方式和流速对颗粒沉积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垂直向下流动和水平流动情况下,颗粒的沉积速率随着颗粒弛豫时间τ+增加而增加,但是垂直向下流动中,当颗粒弛豫时间τ+增大到一定值,颗粒的沉积速率基本保持定值。对于相同的颗粒弛豫时间τ+,颗粒在壁面上的沉积速率随着摩擦速度u
本文采用电导探针在133m长水平管道上对空气-水段塞流的液塞参数演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液塞长度、频率统计分布的变化规律。采用改进的跟踪模型研究了尾流效应对水动力段塞流特征参数预测的影响。实验观察到最小稳定液塞长度大约为15D,提出了新的尾流效应关联式。模型验证表明,新的关联式正确考虑了短液塞后长气泡加速作用,较好预测出平均液塞长度、最大液塞长度、平均液塞频率等参数。
浸没在液体内的气泡或液滴的迁移运动现象广泛存在于诸多工程应用中,是流体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中浮力效应的影响被极大削弱,因此由界面温度梯度导致的表面张力分布不均匀所引发的Marangoni效应对液滴、气泡的运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Level Set方法,模拟了微重力情况下气泡/液滴的Marangoni迁移现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由于非线性热对流效应的影响,无量纲迁移速度随着Ma
本文为研究脉冲防暴水炮两相射流的雾化特性,比较了不同形状的喷嘴堵头对射流雾化效果及有效射程的影响。以自主研制的新型车载脉冲防暴水炮为试验平台对星形、椭圆形和三角形喷嘴堵头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利用高速摄影机拍摄到了水炮发射瞬间射流的高速图像,并通过相应的判读软件分析了所产生的不同射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星形喷嘴堵头对射流有集束作用,可以提高水炮的最大射程和气液射流的雾化效果。
抓好以燃煤发电为主的节能降耗,是电力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开发少油或无油煤粉直接点火燃烧器便成了一条公认的途径。因此煤粉锅炉等离子点火与稳燃技术便应运而生。因为它实现了点火技术与稳燃技术的有效结合。本文通过试验和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找出了煤粉速度对一级燃烧筒燃烧情况的影响,通过改变一级燃烧筒中浓缩块的高度,确定了具有最佳燃烧效果的浓缩块高度。
循环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现象十分复杂,目前对这种流动机理的理解还不够全面。本文基于3D硬球离散颗粒模型,对循环流化床中提升管内的气固两相湍流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颗粒及聚团的平均速度、颗粒及聚团温度及速度二阶矩的分析表明,在提升管中心处,颗粒随气体向上流动,而在边壁处,颗粒则沿壁面向下流动。在主流方向上,颗粒及聚团的速度二阶矩明显大于其它两个方向,表明颗粒及聚团在主流方向速度脉动十分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