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髂骶螺钉固定模式的解剖学研究

来源 :第十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25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柱-骨盆后路固定技术在腰骶部的矫形手术中应用广泛,其适应证包括脊柱侧后凸畸形、严重骨盆倾斜、重度腰椎滑脱等.虽然这些适应证具有各自相应的临床特异性,但当胸腰段脊柱畸形手术有融合至骶骨的指征时,为了获得稳定的远端锚定,内固定延伸至骨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研究表明,长节段内固定融合至骶骨时,若不辅助以骨盆固定,极易导致内固定失败或再次手术.目前,临床中常用的脊柱-骨盆后路固定技术有三种:(1)传统的骶1和/或骶2螺钉固定,此为不跨越骶髂关节的骶骨螺钉内固定,骶骨骨质多为骨松质,螺钉钉道较短,内固定强度有限;(2)髂骨螺钉固定技术,术中软组织损伤较大,常需配置单独连接器,内植物安装困难且易阻碍髂骨翼植骨取材.另外由于跨越骶髂关节而没有直接经过骶髂关节,因此其断钉率较高.同时螺钉置于髂骨翼中,因此切迹较高.(3)经第二骶椎骶髂螺钉(second sacral alar-iliac,S2AI)固定技术,螺钉直接经过骶髂关节,故断钉率略低.但是术中显露多,置钉要求高.另外由于骶2水平的髂骨翼比较小,因此螺钉的把持力不够.
其他文献
椎间盘退变是导致下腰痛最为重要的原因,研究证实多种因素可导致椎间盘退变,其中包括年龄、创伤、遗传、及环境等.椎间盘由中央含水的髓核及层状排列的纤维环组成.椎间盘退变后,细胞凋亡增加,细胞修复过程缓慢,同时细胞外基质代谢失衡造成椎间盘组织结构改变,进而引发椎间高度降低、局部运动节段不稳、髓核突出、神经根管狭窄等.在这一研究中,我们评估了AP0866在细胞自噬介导的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以及AP0866
本文假设肩肱节律比值,肩胛胸关节和盂肱关节在屈曲和外展或各个运动范围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是量化肩胛骨和肱骨对上肢上举的贡献一肩肱节律,并在不同平面的三维轴上(前屈和外展),描述肩胛胸关节和盂肱关节的运动学特征。
现如今,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已成为一种十分常见的疾患,虽然多数患者短时间内可自愈,但复发率非常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椎关节突关节炎(lumbar facet joint osteoarthritis,LFJOA)能够引起LBP发生,占非特异性LBP的15%-45%.目前,临床上针对椎关节突关节炎的治疗多局限在药物和理疗等保守处理,当合并有严重的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运动医学领域的常见病.ACL损伤可以分为完全撕裂和部分撕裂.据不同文献报道,部分撕裂占全部ACL损伤的5-15%.这部分患者如果不进行处理,那么在5年后,高达78%的患者会进展为完全撕裂,86%的患者会出现半月板损伤.对于ACL部分撕裂的治疗,学术界争议较大,有学者提出,对于关节不稳定的患者,建议行手术治疗,例如将部分
此项研究中,采用石蜡微球沥滤和定向结晶TIPS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一种具有创新性的含软骨钙化层的多相一体化仿生支架。该仿生支架具有特征性的三层结构:上层以丝素蛋白为材料模仿天然软骨组织的取向微孔结构;下层是由HA和SF组成的3D多孔结构,模仿正常的软骨下骨;致密的中间层同样由HA和SF组成,作为软骨层和成骨层的分界,同时起到增强支架整体强度的作用。体外评估脂肪干细胞(ADSC)在支架上的黏附、增
骨性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疾病,45岁以上人群多发,病理改变主要包括关节软骨的缺失和骨赘的形成,可能导致患者关节活动受限,关节功能丧失,严重者会造成残疾,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骨性关节炎患者日渐增加,加重社会经济负担.本文拟建立一种造模周期较短的猪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并通过磁共振成像对对造模前后骨软骨变化进行评价。本实验通过手术切除内侧半月板、术后增加运动负荷的方法,经过组织学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骨肿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尤以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多见,由间叶组织产生的未分化骨组织和骨样组织组成,以青少年好发,主要的致死原因是发生肺转移,出现肺转移的概率高达90%.随着上世纪80年代辅助化疗与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使得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得到明显改善,平均达到65-70%.近30年来骨肉瘤患者生存率未有明显提高,且有27%的患者接受术后化疗3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丢失与骨形成的平衡逐渐被打破,破骨细胞的作用增加,骨吸收作用增强以维持机体内血钙水平的稳定,同时伴随着骨小梁稀疏以及骨皮质逐渐变薄,最终造成骨的微观结构发生改变[1].特别对于老年女性来说,围绝经期由于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会引起骨丢失速度加快,进而更易造成骨质疏松[2].骨质疏松意味着骨密度减少、骨量降低,骨的改建以及重塑功能降低,导致骨的强度下降,容易发生骨折.通过之前的实验已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TLIF)自2002年由Foley等[1]首先报道以来,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最常用的微创手术方式之一.和传统开放腰椎融合手术相比,MITLIF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2-5].目前,MITLIF手术治疗单节
侧路腰椎体间融合(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由于其微创、强大的前中柱支撑、间接椎管减压以及恢复脊柱冠状位、矢状位力线等优点,近年来临床应用逐步增多.传统的侧路包括腰大肌前方入路的OLIF(obliqu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及经腰大肌入路的XLIF(extreme lateral lumbar inte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