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Fe层厚度对自旋阀巨磁电阻性能的影响

来源 :第七届"测量与控制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一种上钉扎的标准自旋阀结构:Ta(6nm)、Ni<,81>Fe<,19>/Co<,90>Fe<,10>(1nm)/Cu(1.8nm)/Co<,90>Fe<,10>(3.5nm)/Ir<,20>Mn<,80>(8nm)/Ta(6nm),并研究了自旋阀结构中Ni<,81>Fe<,19>层厚度对自旋阀巨磁电阻变化率的影响,发现:巨磁电阻变化率对于Ni<,81>Fe<,19>层厚度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当Ni<,81>Fe<,19> 层厚度位于2~6nm和7~12nm两个范围时,巨磁电阻变化率分别维持在较高(约8.34%)和较低(约3.34%)的两个水平,而当Ni<,81>Fe<,19>层厚度从6nm增加到7nm时,巨磁电阻变化率急剧降低,达5%.由此可见,为了得到高磁阻变化率,此类自旋阀结构中的 Ni<,81>Fe<,19>层厚度不能超过6nm.
其他文献
采用单辊旋转急冷法制取Cu-Zr合金薄带,对时效析出过程中的组织,导电性和显微硬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Zr含量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Zr含量的增多,淬冷态合金的硬度增加而导电率下降。在时效过程中,显微硬度显著提高,同时导电率也得到迅速恢复。在试验成分范围内(0.40℅Zr、0.60℅Zr、0.80℅Zr),随着Zr含量的增加,时效强化效果显著提高,但其电导率并不明显降低。
定量测定了加热温度对H13钢球化组织中的碳化物弥散度和颗粒尺寸的影响,并讨论了弥散度和颗粒尺寸对硬度的影响。
运用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理论,以服役材料的疲劳极限变化率为损伤变量,提出描述汽轮机叶片材料服役损伤规律的损伤演变方程。由此导出服役叶片材料疲劳强度的退化规律模型。实测结果与模型吻合。上述模型与叶片低周疲劳损伤演变规律进行的对比表明,服役初期用低周疲劳实验数据估算叶片寿命过于保守,后期则因未考虑材料性能的退化而估计不足。
该文综棕了6105柴油机高强度球铁曲轴经几种常用表面强化工艺处理后的组织性能,结合我国柴油机行业实际情况,作出了经济规模产量条件下不同强化工艺的技术经济比较。
通过系统分析服役7×〈’〉h及12×10〈’4〉h的汽轮机末级680叶片力学性能的变化发现,服役损伤对静拉伸性能影响不在,但对疲劳断裂性能的影响非常显著断口分析发现,服役叶片中细小碳化物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在长期服役载荷作用下弱化,由此提出了一种由组织损伤向几何损伤过渡的损伤形式—结构弱化损伤。
采用连续横流CO〈,2〉激光器并选择不同激光束输出功率P和扫描速度V〈,b〉,对ZL109合金进行了激光重熔(LSM)处理。通过SEM、XRD、EDX等测试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改性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LSM改性层的显微组织随着工艺参数的变化发生明显改变,随着激光功率P增大,呈现由树枝晶向胞状晶过渡的现象,且胞晶尺寸随扫描速度V〈,b〉的增大显著减小。经LSM处理后,改性层的组织明显细化,
用H13钢进行了流态炉氮碳共渗工艺试验。通过渗层深度测度、渗层结构分析、金相显微分析、渗层生长动力学分析,获得了该文试验条件下的渗层生长动力学模拟方程。
该文介绍了已投产的自行车飞轮可控气氛连续式自夸劝生产线的设计参数,构造特点,生产应用的情主效果。
在以热分解氨为气源的常规离子渗氮设备中,采用添加适量的氨、氮,改变炉内的含氮比例控制化合物层厚度及渗层相组成,从而获得薄单相γ(Fe〈,4〉N)层或纯扩散层的离子渗氮层,这种工艺在热作模具钢(H13)上应用,热疲营性能有明显提高。此工艺与PVD离子镀覆TiN工艺复合,可得到结合力良好的复合镀层。不仅表面硬度极高,而且硬度梯度平缓,有一定厚度的硬度较高的扩散层支撑,有利抗磨性能提高。复合镀层有良好的
提出了利用DSP2407A芯片的脉宽调制电路PWM对步进电机实现精确控制的方法,介绍了步进电机工作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了步进电机驱动控制模块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实验表明该电机控制系统工作稳定,能实现电机的精确定位和速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