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疫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种株鉴定及系统发育学研究

来源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八次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ni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什曼病是WHO/TDR要求重点防治的10大热带病之一,是由利什曼原虫所致的严重的寄生虫性疾病,以每年2百万例感染的速率递增,全球88个国家3.5亿人口受到其威胁.不同种株的利什曼原虫感染人体可引起不同临床表现的利什曼病,分别为:内脏利什曼病(或称黑热病)、粘膜皮肤利什曼病和皮肤利什曼病.目前,根据传染来源不同,我国黑热病在流行病学上可大致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人源型、犬源型和自然疫源型,三种不同流行区类型的黑热病在传染源,保虫宿主,媒介白蛉种类,以及临床表现均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开展中国不同疫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种株鉴定及系统发育学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883,30800094和81171607)资助下,作者所在研究室开展利什曼原虫分子流行病学,系统发育学和种株鉴定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采用kDNA杂交技术,PCR-SSCP技术证实中国不同疫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存在异源性,有新的未定种存在;(2)建立了基于种特异性kDNA片段的PCR技术,并用于黑热病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3)建立了基于16SrRNA、ITS1、COII和7 spliced leader 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研究技术;证实中国不同疫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存在异源性,个别种株尚需进一步鉴定;(4)基于7 spliced leader RNA基因序列分析,证实四川犬利什曼原虫分离株与蜥蜴利什曼原虫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以上研究结果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
其他文献
由染色体相互作用和非编码RNA构成的三维空间基因转录调控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然而,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实现这种三维空间基因转录调控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以模式原生
会议
生物体后代的存活依赖于亲本基因组的稳定遗传.嗜热四膜虫有性生殖过程新大核程序化的基因组重排和修复通过表观遗传分子调控机制在全基因组水平准确的发生.Chromodomain结构
会议
囊泡虫类包括三类主要的类群:主要营自由捕食的纤毛虫类(Ciliates),光合自养的甲藻(Dinoflagellates)和专性寄生的顶复类(Apicomplexans).虽然其中的顶复类都是寄生种类,但它
会议
A new intestine microsporidium is suspect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an severe emaciation disease of cultured grouper (including 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E.drumm
会议
车轮虫是一大类海淡水养殖动物,尤其是养殖鱼类、贝类的外寄生/共栖生寄生虫,目前已报道的车轮虫约400种,主要集中为车轮虫科(Trichodinidae)的种类.近十余年来(2002年~2014年
会议
  本试验以犬贾第虫为研究对象,用改良TYI-S-33培养基对犬贾第虫滋养体进行体外纯培养,提取犬贾第虫滋养体总RNA,合成cDNA,进行cDNA纯化后,连接线性酵母载体,构建犬贾第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