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京西抗日歌谣产生的成因与精神传承

来源 :2016年中国文化馆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d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抗日歌谣”,是民间歌谣中不可忽略的研究部分,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先后有一些抗日歌谣出版发行或由地方相关部门结集成书.抗日歌谣的搜集整理工作,在京西地区,目前还没发现有专门的书籍,2006年出版的《中国歌谣集成·北京卷》中,有“革命斗争歌”一章,其中包含“抗战谣”一节,收录北京地区抗战歌谣计79首,非常有限.石景山区申报的《京西民谣》于2014年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当下多媒体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保护十分艰难,因此,对京西歌谣的传承与保护要采取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和社会阶层的民众采取切合其文化水平和年龄层的传播方式,并与本地区的工会、共青团、中国共产党党员活动等结合起来,使其发挥传播抗战文化,铭记历史,弘扬抗日民谣的有效作用。
其他文献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新时期公共文化建设的重大部署.目前,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完善、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很突出,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为了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过程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皋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苏中地区南部,属于经济相对发达县市,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建设大手笔投
特殊群体历来是政府高度关注的社会群体.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特殊群体在社会保障、民生福利等“看得见”的“硬件”方面,各级政府都给予了大力帮扶.然而,在“看不见”的隐性“软件”服务方面,比如精神文化服务方面,特殊群体能享受到的实惠却相对比较薄弱.201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e家亲·n自助书房”是菊园新区为广大读者搭建的一个自助式读书交流平台,该平台由菊园新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和嘉定区图书馆菊园新区分馆主办,由社会各界专业机构、民间团队、以及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承办.自2014年9月至今,该平台针对各年龄读者群的需求,陆续推出书童故事会、张志萍亲子成长沙龙、真人图书馆、书声琅琅、菊图讲座、摄影公开课、图书漂流站、小种子悦读会、有话就说等线上线下互动式的活动项目,读者可
2015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这个文件从7大方面、26个要点阐述了在新的形势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它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区级文化馆必须重新探讨自己的定位与发展之路,正确把握城市人群的脉搏,让公共文化服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靠民众世代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是非遗的创作者、传承者,是非遗保护工作的核心所在.非遗保护工作发展至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传承人面前:非遗在传承中究竟是要坚守传统还是创新发展?如果要创新,又该如何创新?其实,这个问题也是该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一直争论的学术问题:一部分人倾向于保守,强调非遗的“本真性”“原生态”,认为继承、传承高于和大于发
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2个星期六被定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时至今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已日益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当前非遗保护工作在中国已进入了所谓的“后申遗时代”,在各地政府申遗的热情逐渐减弱的时期,人们转而开始将视角转向如何更好地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题上来.[1]中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中指出:“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使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201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其中要求,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前,对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还不够重视,提高对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
文化馆一般是县、市一级的事业单位,用来建设群众文化事业,在一些城市里文化馆的名字也叫文化活动中心,其作用是为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给群众提供一定的活动场地场所,目前在中国国内各省基本都建设有文化馆,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文化馆也应力而生,不仅是国内,在国外一些城市所兴建的孔子学院也类似于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馆.在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文化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工作重心应从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向提供优质、高效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方面转变,努力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是,要真正实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难在基层,弱在基层,仅仅凭借政府的一己之力,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以政府为主导,引入社会力量介入、寻求多方支持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显得尤为重要.
戏剧,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拥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它的真正意义在于展示一个丰富的创作过程,在参与戏剧中获得品格,在体验戏剧著作中认知世界,创造角色也创造自我;在创作中寻找自己,体现个人价值,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会投入“情感”.在中小学生十二年的课堂中,除了数理化知识以外,群众文化工作者能给予他们的,更多的是如何让青少年感悟和体会到作为一个基本单位——“人”所具有的情感和相对的情感控制.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