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乙型肝炎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关于乙型肝炎的防治已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医药领域,用来筛选抗乙肝病毒药物的动物模型主要有Hep G2.2.15细胞系、Hep AD38细胞系、鸭、转基因小鼠等.本文将介绍多种抗乙肝病毒动物模型的构建,为临床治疗乙肝病毒提供科学指导.
【机 构】
: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山东济南250355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 山东济南250012
【出 处】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抗病毒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肝炎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关于乙型肝炎的防治已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医药领域,用来筛选抗乙肝病毒药物的动物模型主要有Hep G2.2.15细胞系、Hep AD38细胞系、鸭、转基因小鼠等.本文将介绍多种抗乙肝病毒动物模型的构建,为临床治疗乙肝病毒提供科学指导.
其他文献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所有生物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种统称,人的MHC通常被称为HLA,其最主要的功能是将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并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功能.一直以来,中药被认为更偏向于通过抗病毒免疫机制改善机体整体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病毒感染的目的.现有的中药抗病毒机制研究多集中于对免疫细胞及各种细胞因子的探索,而对MHC的研究较
白藜芦醇是中药虎杖一种有效成分,近年来各界学者对其抗病毒作用研究也越来越多,该文主要从白藜芦醇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抗柯萨奇病毒、抗肠道病毒、抗肝炎病毒几个方面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能对白藜芦醇在抗病毒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近些年来,中药抗病毒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期刊中有关黄芩及其活性成分抗病毒作用的文献进行了综述,简述了黄芩对艾滋病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的作用机理,为黄芩中的有效成分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并为其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论:黄芩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有望在中药抗病毒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对其抗病毒机制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薄荷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有悠久药食两用的历史.研究表明薄荷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抗癌、镇痛、解痉等药理作用,临床多用于风热感冒等症.其化学成分含薄荷醇、薄荷酮、薄荷多糖、挥发油等,并对单纯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牛痘病毒等有明显抑制作用.抗病毒有效部位多为其水提物.
据国内外研究报道,桅子中含有40余种生理活性物质,其中国内外所公认的中药桅子有效成分主要为环烯醚萜类物质。桅子所含的环烯醚萜类物质包括桅子普、经异桅子苷、京尼平苷、桅子苷酸等,其中活性成分最高的是京尼平苷和桅子苷。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桅子苷及其他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本文主要介绍桅子及其复方制剂对不同病毒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中药紫花地丁抗病毒的相关研究.方法:总结、归纳、分析近年来中药紫花地丁抗病毒的实验研究.为以后做紫花地丁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依据.结果:中药紫花地丁对治疗病毒引起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并且克服了西药的耐药性和毒副作用.结论:中药紫花地丁具有西药不具备的优势,能有效抗病毒,一定会在以后有广泛应用.
中药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中药黄芩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广泛,主要有抗病毒、抗菌、解热镇痛等.目前已有黄芩素铝胶囊、银黄胶囊等多种成药上市.主要通过论述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西药治疗乙肝患者疗效虽好,但有一定不足之处.中药单味药及复方已广泛应用于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目前,中药抗乙肝病毒作用是利用体外培养细胞株和以嗜肝DNA病毒感染动物的模型来评价,许多中药的有效部位及成分体外抗病毒作用得到证明,初步得出中药是从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促进肝病变细胞的凋亡、抗氧化等方面来治疗乙肝.本文就近几年来中药有效部位及成分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性介绍.
手足口病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在我国多地爆发性流行,高发人群多为婴幼儿,死亡率较高,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恐慌.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低廉方便等优点,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应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就中药在预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