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GD观察井分层温度压力动态监测技术

来源 :第二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e123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河油田矿区很多稠油区块已转入蒸汽驱和SAGD试验阶段.为研究和改善SAGD汽驱效果,科学分析水平井地层供液能力、调整注汽井网,很有必要在SAGD区块周围布置温度压力观察井,结合毛细管测压、热电偶测温原理,科学设计高温封隔器,从而实现实时监测各分层段温度压力变化情况,从而科学直观地了解区块汽驱生产动态.
其他文献
水岩反应是超稠油储层在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碱性蒸汽冷凝液的溶蚀作用,储层中的石英等矿物质高温溶蚀,地层骨架遭受破坏,造成储层出砂,坍塌,进而形成地层对套管的非均匀栽荷,套管变形、损坏.通过对水岩反应特点的研究,总结出影响水岩反应的因素,掌握和控制水岩反应的化学过程,减少水岩反应对储层的伤害,保护储层,保护套管.
新型水玻璃单液法耐酸硬性堵剂克服了以往该类堵剂的强度低、封堵率低、耐温性差等缺点,因该堵剂初凝与终凝时间长,能确保带工具施工的安全,同时添加剂的加入保证堵剂不突进、形成堵塞较均匀、强度高、耐酸性好.该堵剂封堵后油井解堵施工不需下封隔器保护堵层,且耐温性好、有效期长、粘度低,不但适用于封堵水层,而且通过控制排量可实现对底水油藏的选择性堵水.
针对目前稠油油藏热采过程中高渗透地层易发生汽窜等现象,研制出一种耐高温凝胶封堵剂--PCM-1.实验结果表明:PCM-1成胶时间在20 h左右,耐温可达140~160℃,封堵率大于98.0%,突破压力梯度超过10.0 MPa/m,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利用HYSYS软件分析气体分馏装置产品精丙烯硫化物,并对精丙烯硫化物工艺模拟过程中,状态方程选用及精馏塔等设备单元的选取和参数的确定作了详细的讨论.气体分馏装置原料液化石油气(LPG)中有机硫化物形态复杂,考察分析工业装置精丙烯硫化物含量变化难度大.分析判断LPG中小分子有机硫化物在气体分馏产品的分布,并提出了控制措施.在不同的操作条件和进料情况下,观察稳态模拟核算结果中硫化物切割分配,并且对精丙
针对大民屯区块特种岩性油气藏的储层特征,从储层地质特征和岩石特性入手,利用室内配伍性评价手段,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微观、多功能研究用显微镜等现代实验分析手段,分析其潜在的损害因素,充分认识其损害机理、类型和程度.通过实验发现,该区块是一个水敏、酸敏均不强的储层.根据实验结果,指出酸化、压裂措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油层损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
中国的油页岩蕴藏量十分丰富,但油页岩还是未被很好利用的能源矿产,结合油页岩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制约油页岩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根据吉林省油页岩资源的分布特征,探讨适用于吉林省油页岩开发利用技术,以达到油页岩工业化生产为目的.吉林省东部盆地油页岩资源采用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走炼油-发电-化工-多金属提取-建材联合生产模式是最佳开发利用途径,而油页岩地下转化技术,将是吉林省松辽盆地南部油页岩资源最佳开发利
随着稠油热采工艺配套技术的开发,水/蒸汽两相流动态监测技术的发展,对于人工检测注汽锅炉运行情况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和滞后性等问题,利用两相流微机测控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该技术是用标准节流装置测两相流的干度与流量,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和开发出的一项新技术,可以有效测算各项注汽参数,自动检测注汽锅炉的运行情况.同时,其简明直观的人机界面,可以很好地满足现场使用要求.
通过气藏气和前沿气分别驱替地层油和残余油细管实验,物理模拟温西三块注气驱油过程,揭示了油气组分和气油比随压力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气与地层油之间存在相间传质,注入气突破时间随注入压力的增加而推后,驱油效率也相应增加.
采用流体动态管道流动模拟评价实验装置,分别对比评价了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1702井稠油,采用掺稀油和化学降粘两种开采工艺条件下的管道流动参数变化(降粘率、减阻率、摩阻系数等).动态管道流动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稠油掺稀油(1:1比例)降粘率为96%,而稠油化学降粘(油水比为6:4)降粘率高达99.99%;稠油掺稀油(1:1比例)减阻效率为67.9%,稠油化学降粘(油水比为6:4)减阻效率高达99.6%.
高凝油油品特性决定了其开采方式和加热密不可分.随着油田的注水开发,油井综合含水不断上升,传统的水力泵采油工艺、闭式热水循环采油工艺已不能满足现场生产需要,寻求高凝油低成本采油方式替代转化常规热采工艺,以降低高凝油开采过程中高能耗,这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几年来,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室内研究及现场试验,并取得了初步结果,为下一步在高凝油区块油井规模推广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