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快速鉴定成药中西地那非成分及来源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1978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标识含有20多种中草药品成分的中药伟哥成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来源进行了快速鉴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是鉴别药物整体特征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其他文献
本研究利用传统的电子陶瓷工艺制备了[(K0.5Na0.5)0.95-xLi0.05Agr](Nb0.95Sb0.05)O3(KNLANS-x)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该陶瓷电学性能的稳定性,包括熟退极化行为、经时稳定性以及温度稳定性。结果表明,KNLANS-x陶瓷的电学性能强烈地依靠化学成分和正交与四方相转变温度,在室温两相共存区附近,该陶瓷具有加强的电学性质(d33=282 pC/N和kp=46%)
本研究采用传统陶瓷工艺制备了(K0.5Na0.5)1-xLixNb0.95Sb0.05O3(KNLNB-x/5,x=0~10 mol%)系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Li含量的变化对该体系陶瓷的相结构、压电和介电性能的影响。在所研究的组成范围内,KNLNB-x/5陶瓷都形成了单一的钙钛矿结构,表明了Li+和Sb5+已进入KNN晶格中形成了固溶体;当x=5 mol%~7mol%时,陶瓷室温下具有正交和四方两
本文对BTO/LAO超晶格的耦合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把LaAlO3(LAO)近似当作简立方结构,考虑了四体相互作用、应力及不同耗散因子的影响,采用Ginzburg-Landau理论和横场伊辛模型,通过matlab编程计算研究了BaTiO3/LaAlO3(BTO/LAO)铁电超晶格的铁电性能。随着耗散因子的增加,BTO/LAO超晶格的极化强度和居里温度下降。当耗散因子σ=2.66时,模拟计算的BTO
本文应用传输线理论,研究了一种由一维光子晶体和复合左右手传输线(CRLH TL)特异材料组成的耦合结构。这种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在低频存在一个具有负相速度和负群速度较宽的左手通带。一维光子晶体是由微带线和微带线构成的环形结构组成。研究目的在于一维光子晶体的第一和第二通带的传输特性。通过研究发现光子晶体微带线形成的第一、二通带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左手性通带耦合时,具有相同的耦合特性。这与左、右手传输线直接
本文利用传统的电子陶瓷工艺制备了0.995[(K0.50Na0.50)0.94Li0.05]NbO3-0.005AETiO3(AE=Ca,Sr,Mg,Ba)元铅压电陶瓷。研究了AFTiO3对该陶瓷体系的相结构、介电、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陶瓷都具有纯的钙钛矿相,在(K0.50Na0.50)NbOa中适量掺人Li和AETiO3有助于提高该陶瓷的微结构和电学性能。0.995[(K0.50N
本文研究了不同铅含量的锆钛酸铅(PZT)陶瓷的低温原子氢致电导改性。制备了贫铅、化学计量和富铅的PZT试样。在超声振动条件下,对其进行低温水相电化学原子充氢。研究发现:随充氢时间的延长,PZT试样的电阻率减小,但下降速度逐渐减慢。经相同的充氢处理,贫铅的PZT试样电阻率下降幅度最小,富铅的PZT试样电阻率下降幅度最大。XRD结果表明:低温充氢后的试样仍保持四方相不变,晶胞体积出现微小增大,分析认为
本文研究了玻纤在环氧基体材料中两种分布,玻纤垂直于外施电压分布(横向)和玻纤平行于外施电压分布(纵向),对整个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水条件下,玻纤横向分布的环氧材料的介电常数和损耗明显大于玻纤纵向分布的环氧。同时还研究了水分对玻纤增强材料的介电性能影响。随着复合材料吸收水分的增加,玻纤纵向分布的介电常数呈上升趋势,损耗也逐渐增大。玻纤横向分布,随着复合材料吸收水分的增加,介电常数
本文研究了Ti的化学计量比对CCTO介电特性的影响。XRD结果表明,在CaCu3Ti3.6O11中除主要的CCTO相外,还有少量的CuO和CaTiO3相,进一步实验发现与CCTO相比,其介电常数增大压敏电压和非线性系数均减小。而CaCu3Ti4.5O13中会有大量的TiO2相,与CCTO相比其介电常数减小压敏电压和非线性系数增大,并且随Ti含量的增加介电损耗不断降低。根据IBLC理论,认为是由于T
碱金属铌酸盐无铅压电材料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本文采用传统陶瓷工艺制备了(1-x)(K0.50Na0.50)(Nb0.95Ta0.05)O3-xLiSbO3[记为(1-x)KNNT-xLS]无铅压电陶瓷。主要研究了LiSbO3含量对(1-x)KNNT-xLS陶瓷的相结构、介电、压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陶瓷体系在0.03
本文利用原位的漫反射FT-IR技术对Fe改性的Cu-Mn/ZrO催化剂的CO吸附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试图阐明催化剂中Fe助剂的作用以及对催化合成低碳醇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