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2007年吸毒人群高危行为及HIV、梅毒感染状况调查

来源 :第八届粤港澳台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清远市2007年吸毒人群HIV、梅毒感染状况及危险行为的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2007年6~12月对清远市3间强制戒毒所的所有吸毒者进行行为学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HIV、梅毒抗体检测。 结果:共调查1073名吸毒者,吸毒者以20~39岁男性为主,吸毒方式以静脉注射为主,占75.58%,其中共用针具占53.21.%;曾有性乱经历的人数占53.22%(571/1073);安全套每次使用的人数占11.56%(66/571),偶尔使用的人数占22.24%(127/571),从来不使用的人数占66.20%(378/571)。共检测3间戒毒所1073名吸毒者血清样本,HIV抗体阳性率为3.08%(33/1073),梅毒抗体阳性率为9.97%(107/1073),其中同时感染HIV和梅毒的2例,感染率为0.19%。 结论:清远市吸毒人群HIV和梅毒感染虽属低流行,但感染HIV的危险因素普遍存在,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防止HIV在该人群中传播以及该人群向其他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传播。
其他文献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具有其它干细胞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如取材方便,增殖和分化能力强,移植无免疫原性等。因此,诱导BMSC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在临床上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调控机制了解很少。因此,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分子机制是当务之急。本研究选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两种多潜能的成体干细胞作为研究细胞
糖尿病足(Diabetes Foot DF)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其主要发病原因是下肢供血障碍,且主要为流出道闭塞,故药物治疗、血管搭桥、介入手术等疗效欠佳。自体干细胞植入缺血的肢体,可促进局部血管形成,取得明显疗效,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其确切机制、对全身血管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有无全身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尚不清楚。笔者于2006年1月开展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
目的:探讨人自体干细胞移植在重症肢体缺血血流重建中的疗效与评价标准。方法:重症肢体缺血患者36例共39条肢体,其中干细胞移植20例共22条肢体,无干细胞移植16例共17条肢体,术前术后均采用多功能监测仪、多谱勒检测仪、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等分别从皮肤、血管及血液三种层次测算肢体局部血流量变效应程度,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干细胞移植组肢体局部血流量变效应指标皮温指数(1.5±0.3)
目的:观察骨髓动员刺激后的自体骨髓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3月应用自体骨髓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共18例,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52-76岁,平均66.2岁,糖尿病病程4-22年,平均14.6年。18例患者中共有患肢33条。所有患者均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300μg/d皮下注射,使手术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
细胞治疗产品的安全性依赖于细胞的来源、生产过程、非细胞组份以及其特殊的治疗作用。细胞组份的多样性会在不同水平上对患者、医务人员或一般人群造成危害。这种多样性决定了应该根据多因素风险分析来决定研发计划和评价要求。毒性的产生可能是生产过程中未知细胞的改变、细胞产品的细胞异质性、产品在异种的应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组分或者结构性组分的一部分、使用的细胞在不期望的位置以不期望的数量进行增殖以及药物相互作用。
目的:建立以计算机图像分析评价动脉血管细胞损伤程度的方法。方法:取一只Wistar大鼠腹主动脉,纵行剖开,剪为2段,其中一段内膜0.5%噻唑蓝(MTT)充分显色,拍摄2段内膜照片并以1:1,1:2,1:3,1:4,1:5的面积比拼接,生成显色面积为50%、33.33%、25%、20%、16.67%的图片,以NIS-Elements BR软件分析计算显色面积,与实际值比较,验证其准确性。切取2只Wi
目的: 掌握珠海市户籍人群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特征。方法: 按照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方案,对2004~2005年珠海市户籍人群开展以恶性肿瘤死亡为重点的死因回顾性调查,分析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其死亡构成。结果: 2004~2005年珠海市户籍人群恶性肿瘤两年平均粗死亡率90.3/10万,年龄别标化死亡率97.2/10万;恶性肿瘤是珠海市户籍人群总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死因,占总死因的比例为21.8%
目的:了解珠海市人群肺癌死亡流行特征,为肺癌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应用2004~2005年珠海市户籍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资料,分析珠海市人群肺癌死亡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4~2005年间珠海市成人平均肺癌死亡率为25.3/10万,标准化率为30.3/10万,是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男性和女性标准化率分别为40.1/10万和19.2/10万,男性高于女性(u=7.23,P<0.01):平均
目的:了解1996-2005年广东省皮防系统门诊艾滋病/感染者报告情况,为艾滋病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广东省皮防系统监测的1996-2005年的艾滋病患者以及感染者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来源、婚姻状况、传染来源等因素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近10年来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分别以37.69%和34.75%的速度递增,男性青壮年,外来人口、未婚者以及0-1岁婴儿中艾滋病感染者不断增
目的:采用两种基数估计方法对广东省四市的吸毒人群规模进行估计,为广东全省吸毒人群的规模估计提供参考。方法:于2005-2007年在广东省选取流动人口相对少和较多的地级市各两个,对戒毒所内的戒毒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简易乘数法、捕获—再捕获法对各市的吸毒人群规模进行估计,并与各市公安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及上一年戒毒所收治的戒毒人数相比较。结果: 流动人口相对少的两市,其吸毒人群规模约为登记在册数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