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岭岩体环斑结构花岗岩岩浆混合作用的岩相学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来源 :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地球科学分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u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摩天岭岩体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特征。岩体中暗色包体发育,主要为细粒闪长质岩浆包体,包体形态多样、大小不一,边界有平滑状、棱角状,与寄主岩石边界存在截然、模糊或过渡的特征。包体的矿物组合明显不平衡,出现碱性长石的黑云母暗色矿物眼圈及寄主岩的碱性长石捕虏晶。发育针状磷灰石。表明摩天岭环斑花岗岩具有岩浆混合作用的特征,是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的混合。这种混合可能是环斑花岗岩形成的条件之一,而花岗岩基质也有强烈的“打碎了的包体”的参与和印迹。这为探讨环斑花岗岩的成因提供了岩石学依据。摩天岭环斑花岗岩混合作用的研究表明,晚古生代佳木斯-松嫩古陆也曾发生过地壳的垂向生长。
其他文献
本文的目的就是尝试提供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科学和数学以及专家经验相结合的分析手段,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使山地环境下的观测建筑物的地址选择更具有科学性。在可选地点的基础上再结合被观察对象的分布特征,山区的地质特征,以及建设与维护便利条件等多种综合因素分析可得到可行的分布点。然后再利用线性规划、遗传算法分析等数学手段可以得到一定限制条件下的最优解。
通过对山西省土地利用各种影响因素的评估,根据分区的依据和原则,将土地利用统筹区域划分为25个不同的功能分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反映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地球空间的现势和变迁的各种空间数据以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征的属性,得以支持空间数据及其属性数据的输入/输出、存储、显示以及进行地理空间信息的查询、综合分析和辅助决策。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ArcGIS软件中的ArcCatalog、ArcMap和Ar
广州市森林防火航片发布系统是广州市林业局森林防火系统航片叠加工程的主要项目成果。项目从2005年12月20日开始,到2006年3月3日验收,得到用户单位的高度评价。广州市森林防火航片发布系统主要以ESRI公司的ArcGIS9.1和eYa ICat影像压缩处理工具为平台支撑,以影像和矢量数据叠加业务应用为核心,以用户需求实现为目标,通过各部分的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本文对森林防火航片发布系统的
本文对基于NOAA/AVHRR AVHRR研究成都平原中部热岛效应的主要结果和最新进展的总体回顾和比较表明,16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成都平原城市热岛效应的范围显著扩展。最近5年春季晴天下午成都市的城市热场分布由岛状转变为大体与二、三环路平行的环状,温度的水平分布梯度也由比较均一、对称逐渐演变为不均一和非对称。
本文以江西旅游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主要内容,介绍了基于WEBGIS的旅游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方案,为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技术方法。
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石主要成分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等脉石矿物.切成长40mm直径17mm的矿石圆柱用20 wt% NaCl溶液浸泡308小时后装入长江500型活塞-圆筒式三轴应力试验机,在481℃、456MPa围压下加1608MPa轴压,13小时后于空气中自然冷却.实验后试样长度压缩为30.7 mm,算得应变速率为5.0×10-6/s.实验产物中出现大量垂直应力轴
对新近纪埋藏化石的红粘土围岩层、第四纪典型风成马兰黄土、受成壤作用影响较大的第五层古土壤、的磁组构分析表明:埋藏化石的围岩红粘土的磁组构参数P、F、L值明显大于马兰黄土-第五层古土壤,其P、F平均值均大于1.02,L平均值为1.002,而Q均值小于风成马兰黄土-第五层古土壤;磁组构参数F-L、P-Q组合图与马兰黄土-第五层古土壤分布于不同的部位.反映新近纪埋藏化石的围岩红粘土沉积物是风动力搬运而来
北秦岭造山带西段红花铺侵人体岩石类型为中细粒英云闪长岩,具俯冲型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其中所获锆石的形态及CL图像特征研究,分辨出3种不同成因的锆石,高精度的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单颗粒锆石微区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1765.1±8.4) Ma、(450.5±1.8) Ma、(413.5±1.3)Ma的3组年龄值,分别为继承锆石年龄、成岩锆石年龄和变质锆石年龄,代表
通过XRD、EPMA和ICP-MS等测试仪器对四川虎牙雪宝顶钨锡铍矿点中白钨矿单矿物晶体进行了研究.测试分析结果认为:该区橘红色白钨矿与该区无色白钨矿和其它地区白钨矿的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基本相似,橘红色白钨矿的颜色成因可能与较多含量的稀土元素有关;通过对该区白钨矿的风化面和新鲜面的稀土元素组成对比发现虎牙雪宝顶钨锡铍矿床中白钨矿稀土元素(REE)总含量相当高,为414.92~1467.14μg/g
第三纪青藏高原经两期隆升和两度夷平,第三纪末开始快速隆升,快速隆升分三阶段:青藏运动(A幕3.6 Ma BP、B幕2.5 MaBP、C幕1.7 MaBP),昆黄运动(1.2 MaBP、0.8 MaBP、0.6 MaBP)和共和运动(0.15 Ma BP-0).青藏运动C幕黄河中游诞生(1.7-1.5 Ma BP),1.2 MaBP中、下游贯通,同时开始了上游溯源加长历史,0.15 Ma到达共和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