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CABG血管吻合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机制

来源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08全国心胸麻醉学术会议暨第四届国际华人心血管麻醉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step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二尖瓣与肺静脉血流频谱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OPCABG)吻合远端血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发生机制. 方法:39例ASA Ⅱ或Ⅲ级,行择期OPCABG手术的患者,利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连续心排血量技术监测OPCABG患者术前、吻合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后降支(PDA)、回旋支(Cx)和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功能的变化.主要指标包括经二尖瓣血流频谱(TMF)的舒张早期充盈波(E波)、舒张晚期充盈波(A波)、E/A比率、E波减速时间:经肺静脉血流频谱(PVF)的收缩波(S波)、舒张期波(D波)、S/D比率、肺静脉逆流波(AR波)和舒张早期左室内血流播散速度(Vp);面积减少分数(FAC)、HR、MAP、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心排血量指数(CI)等各项指标. 结论:冠心病患者术前普遍存在以左心室松弛功能减低为主的舒张功能不全,CABG后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迅速改善,依然存在舒张功能减退;在固定和暴露吻合目标血管期间,可加重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而收缩功能影响较小;目前常规的监测手段解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有限,TEE监测可更好解释这种改变.
其他文献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地下取水水源分级论证技术要求中,对C、D级允许开采量所对应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程度、水文地质参数确定方法、地下水资源评价程度,三者之间应有的
本文以16岁男患儿为例,该患儿因室间隔缺损16年合并重度肺高压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本例患儿的麻醉重点是避免肺循环阻力的波动,维持心血管功能的稳定,预防肺动脉危象的发生
患者,女性,72岁,体重80公斤,ASA Ⅲ级.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5年,一直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在140/80mmHg左右;本次因冠心病心绞痛入内科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不慎摔伤,致使股
本文以两例心脏手术术中并发甲亢危象的患者为例,就其诊断治疗进行讨论,得出如下经验:对这两例患者,不管是心脏外科还是麻醉科都存在着采集病史的粗疏,术前将甲亢漏诊,而体外循环、
会议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期间米力农对瓣膜患者肺氧合功能是否具有保护效应,及预给药对其肺保护作用的影响. 方法:将合并肺动脉高压瓣膜病患者30例,按照米力农给药方法不同随机
会议
对先心病根治术和瓣膜替换术来说,保持冠脉血流通畅仍然是心脏复苏成功的关键.如果在术中误伤冠脉循环,都会使心脏陷入复苏的困境,为此我们麻醉者必须熟悉手术可能造成的误伤
会议
2007年1月~10月,某院对66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在围术期放置了IABP,本文对围术期放置IABP与麻醉管理进行总结报告.
心脏病患者常有收缩功能不全,然而现代的观点认为舒张功能异常在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方面起到主要的作用,因而了解和识别心脏的舒张期充盈异常对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会议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由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过度释放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原因可为感染,重大手术创伤,体外循环等.SIRS是心脏术后常见的临床征象,非体外冠状动脉
会议
尽管许多研究证明β受体阻滞药对改善心肌氧供,提高心脏做功,保护心肌有显著作用但临床却有60%的β受体阻滞药适应症患者未能使用,所以,熟悉和了解β受体阻滞药的应用很重要.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