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V(PO)的两步法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第十四次全国电化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2815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渡金属的聚阴离子锂盐是一类很有吸引力的电极材料,其中的单斜晶型Li<,3>V<,2>(PO<,4>)<,3>具有容量高(脱3个锂时的理论比容量为197mAh·g<-1>)、工作电位平台高、离子电导率高、热动力学稳定性高和安全性好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目前Li<,3>V<,2>(PO<,4>)<,3>的合成方法多采用高温固相法,常用氢气或碳还原,但是没有发现同时用氢气和碳还原的报道。本文简要论述了如果能控制合适的工艺条件,先进行碳还原再进行氢气还原,不仅可以使原料中的碳还原高价钒,又可以使产物含有一定量的碳以提高电子导电性。
其他文献
锂离子电池具有小型、轻量、容量大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价格主要由正极材料决定,目前使用的正极材料主要有LiCoO,LiNiO,LiMnO等,但LiCoO有一定的毒性,且钴资源有限,LiNiO不易制备,LiMnO存在容量容易衰减的缺点,为此迫切需要开发出环境友好,原料资源丰富,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1997年,美国的A.K.Padh报道Li能在LiMPO(M=Fe,Mn
本文简要论述了通过水热-溶剂热反应将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和聚乙二醇单甲基醚(PEGME)修饰到SnO纳米粒子表面,制备出一系列新型的聚合物纳米杂化材料。
本文简单综述了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锉离子电池SEI膜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在设计新型成膜功能分子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本文在此基础上改变无机碳源和有机碳源的添加顺序,考察了两种碳源不同的添加顺序对LiFePO电化学影响的差异,分析了其物性、形貌以及充放电特征。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用液相法合成新型正极材BiOF.,并对其进行XRD及SEM测试,并将其制成Li/BiOF电池,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
本文简要论述了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实验相结合对LiFePO的铁位掺杂碱金属元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铁位掺锂的计算表明,如果同时出现一个锂空位和铁空位的话,Li在铁位从能量上更稳定,锂只需要很低的能量(0.07eV)就可以从锂位跃迁到铁位.而且由于铁位的锂是+1价的,为了达到价态平衡,跟它最近邻的一个铁会变成+3价,这样相当于增加了载流子浓度,从而提高材料的电子电导.而+1价的Li在铁位时,对它近邻
本义采周水热法仓成了LiFePO粉体材料,对其进行表面包碳处理,得到LiFePO/C复合材料,并研究其性能。
采用固相反应法在惰性气氛下合成了橄榄石型LiFePO/C复合正极材料。然后掺杂不同比例的聚苯胺。采用XRD,SEM以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目标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表明聚合物聚苯胺对LiFePO/C电化学性能有一定的改善。在放电倍率为0.1C时,掺杂10%聚苯胺的样品的放电容量能够达到164mAh/g,且循环稳定性良好。在0.5C和1C的放电倍率下,容量能够达到121.6mAh/g和101.
本文论述了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合成了一系列的Sn基合金薄膜电极,并采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方法对合金电极的电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合金薄膜的形成有利于提高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和循环寿命,抑制合金电极由于锂的插入和脱嵌而造成的粉化。
本文采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了Sn-Zn,Sn-Cu,Sn-Ag和Sn-Ag-C等一系列锡基纳米微晶复合材料,并对微晶纳米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