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ax提取法评价MCD强化微生物修复PAH污染农田土壤的关键限制因子

来源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danme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AH污染老化农田土壤的微生物降解修复进程往往由于目标污染物具有较低的生物可利用性而受到限制,难以实现深度彻底的降解效果.科学的评价和阐明微生物刺激和微生物强化修复PAH污染农田土壤不同阶段中的关键限制因子,对于在实际中如何选择针对性的生物修复技术和判断生物修复终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长三角洲某PAH污染老化农田土壤进行同时添加甲基β环糊精(MCD)和接种嗜氨副球菌(HPD-2)的修复实验,发现添加不同浓度的MCD和接种嗜氨副球菌对不同环数的PAH降解均有显著促进效果(p<0.05),通过二元方差分析可知10% w/w MCD对于PAH去除的影响大于接种HPD-2的影响,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此外,运用Tenax TA树脂提取不同处理条件和不同修复时间的污染土壤,拟合污染物快解吸、慢解吸和超慢解吸的三相模型,发现在10% w/w MCD处理和CK处理中,PAH解吸速率显著大于PAH降解速率(k解吸 =6.75 x 10-5h-1>k降解=2.53×10-5 h-1),因而在此阶段中,有无特异的PAH降解菌是限制降解进程的关键因子;在同时添加10%w/w MCD和接种HPD-2处理中,发现Tenax TA对总量PAH的最大解吸提取量约为30%,而32周修复后,总量PAH最大降解率达35%,修复结束后仍有总量约1%PAH可被Tenax TA提取,其中PAH超慢速解吸组分占土壤中总量PAH的98%以上,且超慢速解吸速率常数为1.01×10-13,说明在此阶段中,虽然存有特异的PAH降解菌,但是由于PAH难以自然解吸,因而污染物解吸因子是限制降解进程的关键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延边奶山羊-绵羊重构胚胎核移植率,为以后得到表达人血清白蛋白的转基因延边奶山羊奠定坚实的基础.材料与方法 在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 mM、1 mM、2 mM、3 mM、4mM、 5mM次黄嘌呤(HX)核抑制剂和0 mM、0.1 mM、0.2 mM、0.3 mM、0.4 mM、0.5 mM异丁基甲基黄嘌呤(IBMX)核抑制剂,通过染色后观察进行评定不同
会议
梯田化高标准农田是全省新增千万亩高标准农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四川新增50亿千克粮食生产能力作用重大.通过近5年的系统研究,提出了借助ArcGIS技术对梯田化高标准农田进行三网配套设计的技术体系,对山地类型区高标准农田设计技术路径提出了建议:首先,由于现有耕地处二、三台位地形居多,受旱现象突出,所以必须从渠网配套着手,设计布局灌排渠系并与蓄提工程形成闭合网络,解决作物生长各阶段需水的同时,兼顾排
山西属粮食自给型省份,受立地条件和自然气候特点的影响,全省水浇地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30%左右,属于典型的雨养型农业,且十年九旱,是我国北方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发展农田节水对于确保全省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山西省水资源特点及利用现状、未来粮食需求、自然降水与粮食产量关系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确保山西粮食安全的农田节水技术,包括建设土壤水库“蓄水”技术,实施秸秆、地膜覆盖“保水”技术,发展旱井、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钾配合施用对生姜生长及土壤pH、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氮钾配施能有效促进生姜的生长发育,提高块茎产量,施钾平均增产29.0%.高量施用氮、钾肥会大幅度提高土壤全N、有效P和速效K及缓效钾含量,导致土壤pH下降,促使土壤向酸化方向发展,对土壤有机质、全P和碱解N含量的影响则较小.
采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凉攀植烟土壤有效态Fe、Mn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烟土壤有效态Fe、Mn含量较高,平均含量分别高达95.57mg/kg和49.30mg/kg.不同土类间有效态Fe、Mn含量差异较大,水稻土有效Fe含量最高,而黄壤有效Mn高于其他土壤类型.中海拔区域有效Fe、Mn高于低海拔和高海拔区.半方差分析表明,有效Fe、Mn具有中等强度空间相关性,受结构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镉污染稻田土壤上赤泥与猪粪配施对水稻生长、水稻生理特性和镉吸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谷产量在一定赤泥/猪粪比施用量范围内增加,但超过一定施用量后反而有所下降.早、晚稻水稻株高、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变化趋势与稻谷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赤泥/猪粪比的增加,早、晚稻土壤有效态Cd含量逐渐降低.赤泥与猪粪配施可维持叶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较高生
氮是植物生长所需之必需元素,但过量的氮肥施用却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或导致叶菜类作物累积较高浓度之硝酸根,并可能进而透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为了避免发生上述情形,农业生产必须考虑适当之氮肥施用策略.本研究以化学肥料、有机质肥料及液态肥料等不同之处理方式,探讨不同氮肥处理对莴苣生长表现、产量及累积硝酸根浓度之影响.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土壤总氮含量及莴苣累积的硝酸根浓度会随氮肥施用量之增加而增加,若是以莴
本文采用"3414"试验设计,以Ⅱ优838水稻品种为材料,在全市大宗水稻土上选则高、中、低三种肥力水平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个地区最佳经济效益氮、磷和钾的使用量分别为:经久地区氮、磷和钾的最佳用量为8.4、4.0和2.4kg/667m2;太和地区氮、磷和钾的最佳使用量为14.8、3.1和5.5kg/667m2;高草地区氮、磷和钾的最佳施用量为11.5、3.0和8.0kg/667m2;高枧地区氮
我国是粮食产量受磷钾资源限制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原因之一是土壤中大部分的磷以难溶性的形态存在,导致旱地红壤中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磷含量较低.缺铁胁迫下小麦根系分泌物包含一类非蛋白类氨基酸,它能与Fe3+络合促进磷酸铁溶解,从而提高磷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溶液培养试验,在缺铁胁迫下收集小麦根系分泌物(RE).以云南常见的玉米大豆间作及蚕豆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定期浇灌小麦根系分泌物到大豆间作和
化肥偏生产力(PFP)是反映当地土壤基础养分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综合效应的重要指标.化肥施用量对化肥偏生产力会产生影响.本文对云南省12个州/市22个县/市共380个玉米种植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了玉米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与化肥偏生产力的关系,并对农户施肥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玉米的总化肥偏生产力为17.8kg/kg,其中化肥氮(N)、磷(P2O5)和钾(K2O)的偏生产力分别为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