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物酶体在全氟化合物遗传毒性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445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氟化合物(Peri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氟化有机物。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i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两种PFCs,同时也是引起环境污染最典型的两种PFCs。2009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四届会议(COP-4)上PFOS被正式列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名单[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PFOA/PFOS毒理学效应已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调查,主要涉及肝脏毒性、免疫毒性、发育毒性及神经毒性等,然而PFOA/PFOS致癌性的研究目前尚无定论[2]。环境污染物通过诱导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如缺失、插入、易位、扩增和数目改变),导致某一关键靶基因的可遗传改变对肿瘤的形成是必需的。DNA是体内遗传信息的重要载体,PFCs是如何作用于DNA,诱导可遗传的损伤及其机理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非常有限。gpt delta转基因小鼠是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将携带gpt和redBA/gam基因的噬菌体DNA注入C57BL/6小鼠受精卵而获得[3]。这一转基因鼠模型与目前使用较广BigBlueTM转基因鼠、MutaTM转基因鼠相比,具有自发突变背景低、可以检测点突变和上千个碱基位点缺失突变的特点。以该小鼠MEF细胞为体外模型,我们近期已开展一系列相关研究:1)以y-H2AX作为DNA早期损伤标志性产物,研究结果显示:PFOS可诱导细胞核γ-H2AX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当PFOS为剂量20μM时,其所诱导γ-H2AX显著高于对照组;2)以redBA/gam基因作为基因缺失突变的标记基因,研究结果显示:随着PFOS暴露浓度的增加,其导致的redBA/gam基因基因突变率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3)利用过氧化氢清除剂发现,在过氧化氢酶Catalase存在的情况下,可明显抑制PFOS的DNA损伤效应及基因突变率;4)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是一类由单层膜组成、直径约0.5μm、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器,内含40余种氧化酶,功能为催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使毒性物质失活、参与含氮物质的代谢。利用免疫荧光标记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70(PMP70)发现,在PFOS存在的情况下,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荧光度显著上升,并且与γ-H2AX的产生密切相关。然而,在早期研究中,我们发现:PFOA诱导杂交瘤细胞(AL)基因突变率上升与来源于线粒体的自由基密切相关[4]。由此可见,全氟化合物的遗传毒性不仅与线粒体有关,而且与过氧化物酶体密切相关,其分子调控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文章对依法治税错误认识予以澄清,提出依法治税重在治内,以治内促治外;重在治队,以治队促治税;重点“治权”,以“治权”促“法治”。强化依法治税应做的工作主要在于:必须加强领导;加
针对承德稻区水稻育秧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突出问题,承德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对该地区育秧技术进行试验探索,集成了"水稻双无育秧法",结果表明,双无育秧法秧苗期温湿度容易控制,基
广而告之:同学们,你们知道"记者"是做什么的吗?记者:是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专职人员。
<正>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芍药、枳实、炙甘草四药组成。临床时古方新用,以本方加味广泛用于临床,如治疗偏头痛、胁痛、血淋、肠痛等病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1偏头
会议
为了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综合型人才,教育在不断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师本教育,教育改革中更多学者开始倡导在课堂中实施生本教育。生本教育理念体现了教育的服
本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进行了概括,剖析了由多种原因决定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总量不足、供给机制不合理和结构失衡问题,并对解决经济欠发达
随着时代发展,文旅联姻,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本文选取济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当前非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建立非遗旅游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对济南非
工作流模型是工作流管理的基础.本文将工作流管理与企业流程再造结合起来,提出了面向企业流程再造的工作流管理层次模型体系结构,并重点从工作流内部作用对象和外部运行资源
由中科院、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江西省野生动植物研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日前经过对江西省宜丰县的官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野山鸡”——野生白颈长尾雉进行长达两年的跟踪
红细胞免疫功能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吴达武李平张梅(安徽中医学院学报编辑部合肥230038)关键词:红细胞免疫功能;中医药科研1981年Siegel首先提出“红细胞免疫系统”的概念〔1〕,认为红细胞不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