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流体动力学效应对液态金属流动和传热影响的数值模拟

来源 :第九届全国反应堆热工流体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中国双功能锂铅实验包层模块(DFLL-TBM)中液态金属磁流体动力学(MHD)效应,对在强磁场环境下磁流体动力学效应对液态金属LiPb流动和传热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主要包括三部分:(1)建立模拟液态金属磁流体的磁感应方程数学模型和程序简介;(2)对液态LiPbMHD流体在全模块内流动的数值模拟,给出了速度场和压力场分布,重点考察和分析局部的流动特点和对传热的影响;(3)LiPb在进口供给联箱内的流场的数值模拟,对供给联箱的分流作用给出了初步的估算和评价.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WWER-1000反应堆的运行实践及其燃料组件设计的特点,来阐明WWER-1000燃料棒弯曲的特点,以及棒弯曲效应在反应堆堆芯热工设计、燃料设计中是如何考虑的,并使之与西方PWR的设计特点进行相应的比较,从而来说明WWER-1000燃料组件的性能在整个运行寿期内的适应性是可以保证.
将反应堆堆芯和控制棒简化为圆柱排列,用CFD方法对其中基本并列双圆柱元素进行数值研究.利用这种方法直接计算出涡的对流和扩散,通过对流场中涡的运动物理机理的计算与描述,得到流体运动绕流双圆柱作用力的变化,揭示出堆芯元件的流致振动力学机理.
严重事故下氢气在安全壳内的传输与混合过程非常复杂,包含了众多热工水力学现象.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程序FLUENT和GASFLOW研究了不同湍流模型下,氢气在安全壳内的传输与混合的主要现象和过程.计算结果表明,RNGk-ε模型能够得到较合理的结果,它能够较好的模拟氢气的质量扩散,动量扩散和湍流特征;FLUENT标准k-ε模型,标准k-ω模型和GASFLOW中k-ε模型能够在氢气浓度场分布上得到与RN
本文针对球形气泡在有限深度液体内的自由上升过程,研究了气泡破碎过程及其破碎临界条件.该模型综合考虑了表面张力、粘性力、液体粘度、气泡初始膨胀速度、有限液面高度、气泡初始半径等影响因素.通过引进气泡动能的概念来分析气泡破碎现象,并通过数值计算分析,获得了不同气泡壁初始速度、不同气泡初始半径、不同液体高度下对气泡破碎条件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气泡临界破碎条件和以上参数密切相关.当液体高度大于气泡半
本文验证了核供热堆与低温多效蒸馏(LT-MED)海水淡化工艺结合的匹配性,并针对采用13效水平管降膜蒸发器,以72℃低压饱和蒸汽作为热源,产水能力10000m3/d的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进行了初步的概念设计和热工性能分析.
本文建立了起伏状态下自然循环系统低干度密度波不稳定边界分析模型,分析计算了起伏对水动力学不稳定性--低干度两相自然循环密度波不稳定边界的影响.与系统处于固定状态时得到的实验和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表明:起伏会导致低干度两相自然循环密度波不稳定边界发生偏移,自然循环流量大于固定状态下相应的环流量时,不稳定边界向小过冷度方向偏移,流量小于固定状态下相应的环流量时,不稳定边界向大过冷度方向偏移;最大起伏加速度
本文根据螺旋内管双面换热的特点,用解析方法求解了稳态特性.采用解析方法,有一系列优点,通过实例计算我们可以看出该方法可以加快计算速度,保证一定的计算精度,并为实时仿真和控制特性研究奠定基础.
本文使用有限元程序对中国向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实验包层工作组提交的双功能锂铅实验包层模块(DFLL-TBM)的两种结构设计方案即双冷LiPb包层DLL和单冷准静态LiPb包层SLL进行热应力数值模拟,在包层结构设计、热工水力学设计和中子学计算基础上,给出包层结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依据ITER高温结构设计标准,进一步对包层高温部件进行力学性能分析.根据这些模拟结果,分析两种结构基本设计方案的合理
在充分考虑干涸后弥散流区域液滴、过热蒸汽以及加热壁面间的各换热过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预测环形通道弥散流换热的理论模型,同时针对1.0、1.5和2.0mm间隙的环形试验段进行了干涸后换热实验研究.二者比较发现:理论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说明该理论模型可以用来预测环形窄缝通道内的干涸后换热.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弥散流中,蒸汽同加热壁面间强迫对流换热起主导作用,液滴与壁面接触换热、液滴与蒸
基于一维拟均相模型,针对具有单根转化管的蒸汽重整器建立了一个动态的数学模型,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对日本原子能研究院设计的重整器进行了稳态计算与分析.研究表明稳态的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